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外来物种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外来物种定义为: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分类单元,包括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在自然分布范围之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这些物种不可能存活。

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信息和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级的复杂系统。[2]虽然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但任何一个国家莫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力维护本国生物的多样性。而外来物种入侵却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后,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后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甚至被灭绝。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1.容易形成入侵:中国从北到南5,500公里,东到西5,200公里,跨越50个纬度,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多样的生态系统使中国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中国找到适宜的栖息地。

2.涉及面积广: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无一没有外来种。除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

3.已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多: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从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其中以水生生态系统的情况最为严重。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份,以及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如引自澳大利亚而入侵我国海南岛和雷州半岛许多林场的外来物种薇甘菊,由于这种植物能大量吸收土壤水分从而造成土壤极其干燥,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此外,薇甘菊还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曾一度严重影响整个林场的生产与发展。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外来物种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地区后,其种群会迅速繁殖,并逐渐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具体而言,其导致的恶果主要是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灭绝。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信息和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级的复杂系统。虽然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但任何一个国家莫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力维护本国生物的多样性。而外来物种入侵却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后,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后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甚至被灭绝。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已达400余种,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递增1~2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经有50余种。我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临的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

目前入侵我国的有害杂草约有96种。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的入侵软体动物、植物病害虫、哺乳动物等在80以上。2003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 有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护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共16种。这16种外来物种在我国形成严重危害,每年入侵的林地面积已达150万公顷,农田面积超过140万公顷,由此造成农林业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已达574亿元。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中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发现入侵物种。物种入侵涉及森林、水域、湿地、草地、农牧区和城市居民区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

目前中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昆虫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和微生物(细菌、病毒)中都能够找到例证。在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近10年来,中国相继发现了西花蓟马、Q型烟粉虱、三叶草斑潜蝇等危险性与爆发性物种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此外,中国潜在入侵物种截获频次也急剧增加。

由于中国南北跨度5500km,东西距离5200km,跨越50个纬度及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