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医疗卫生 > 气性坏疽

什么是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是火器伤中最为严重、发展最快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可丧失肢体或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20%~50%。本病的防治包括早期彻底清创,敞开伤口,预防其发生。一旦发生,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残废或死亡。

气性坏疽的病理生理:

这类细菌可产生多种有害于人体的外毒素与酶。有的酶是通过脱氮、脱氨、发酵的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气体如硫化氯、氮等.积聚在组织间;有的酶能溶组织蛋白.使组织细胞坏死、渗出、产生恶性水肿。由于气、水夹杂,急剧膨胀.局部张力迅速增加,皮肤表面可变得如“木板样”硬,筋膜下张力急剧增加,从而压迫微血管、进一步加重组织的缺血、缺氧与失活,更有利于细菌繁殖生长,形成恶性循环。

气性坏疽原因

发生气性坏疽主要有三个因素:

①有梭状芽胞杆菌污染伤口 即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生孢子梭状芽胞杆菌及溶组织梭状芽胞杆菌,其中以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较为常见,通常数种细菌混合感染更为常见。

②组织失活 伤口内有失活的或有血液循环障碍的组织,尤其是肌肉组织。

③局部环境 适合厌氧杆菌生长的缺氧环境。

气性坏疽临床表现:

因创伤性质与细菌种类不同,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数小时,长者5~6天,一般为1~4天。

1.全身症状

早期出现神情不安、口唇皮肤苍白、脉快,在数小时内变为忧虑、恐惧或精神欣快。在感染发展到严重状态以前,伤员神志一直清醒,有时表情淡漠,面色灰白,并大量出汗,体温可高达38~39℃,体温与脉搏可不成比例,脉搏100~140次/分,细弱无力,节律不齐。随着感染的发展,毒血症加重,体温可高达41℃左右。血压在早期正常,后期则下降。伴有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计数增高。晚期有严重贫血及脱水,有时有黄疸,致循环衰竭。

气性坏疽传染性强吗

气性坏疽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气性坏疽病只是一般性传染病,并非国家法定传染病,经过土壤,飞沫,直接接触来传播的,感染后如得不到及时治疗,12小时内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但它以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更大,对没有伤口的普通人并没有影响。

气性坏疽一旦确诊,应不失时机地尽早进行手术。即使有休克,也应在抢救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加强全身支持疗法、高压氧治疗、紫外线照射伤口等综合治疗。对气性坏疽患者必须就地隔离治疗。

1.手术

(1)术前准备 抗休克、输血、输液以纠正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手术方法 一是再次清创,二是对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肢体坏死已无法保留者,施行截肢。再清创时,充分暴露伤口,作广泛多处的纵深切口,彻底切除坏死组织,直到能见出血的健康组织为止。如感染仅限于某一筋膜腔,可把受累肌肉全部切除,术后敞开伤口。整个肢体均坏死者,如不截肢将加重全身毒血症,有生命危险者,应果断截肢。在正常部位用快速高位截断术,如截肢部位必须通过受累组织时,应把残端皮肤纵行切开,并将残余的受累肌肉从起点全部切除,截肢后不缝合伤口。手术时禁用止血带。手术中,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液反复冲洗伤口,并持续滴注;继续输液,视情况给予输血。

气性坏疽的危害

气性坏疽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引发气性坏疽的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人畜粪便中,虽然容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气性坏疽多出现在大面积损伤且创口未得到及时清理的情况下,尤其是下肢和腿部等肌肉丰富部位受到严重创伤后,少数则发生在腹部或会阴部手术后的伤口处。

一般情况下,气性坏疽的潜伏期是1至4天,最短在6到8小时内就会有相关症状出现,虽然此病传染速度较快,但若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就可以控制病情发展。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在6小时之内得到救治,就不会有生命危险,但随着感染病菌在伤口处的深入,如不能及时进行清创或注射相应的抗生素的话,则会死亡。

外伤者应减少伤口处的直接接触,注意毛巾、床垫等个人物品的消毒。 因气性坏疽只是一般性传染病,并非国家法定传染病,所以卫生部门对此并无相关的监测机制,只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清创救治且注意隔离消毒,就不会引发大面积的传染疫情。此外,灾后的重大传染病主要指霍乱、病毒性肝炎等高致病性传染病,气性坏疽并不在其内。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