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是对脑组织实质结构改变而通过影像学检查诊断的一种描述,是指人体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的脑组织体积缩小,细胞数目减少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有智能改变、神态变化及运动功能障碍等三大症候群。临床可表现记忆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终至智力丧失及瘫痪。分属祖国医学“痴呆”、“健忘”、“眩晕”、“震颤”、“失眠”、“癫证”、“郁证”、“痿证”、“虚损”等病证范畴。
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男性多于女性,脑萎缩有弥漫性脑萎缩(包括皮层萎缩、小脑萎缩及皮层、小脑、脑干萎缩)及局限性脑萎缩(多见于局限性脑器质性病变后如外伤、血管病、颅内局限性感染后等)。因其病因复杂,起病缓慢,不易被发觉,病程长,进展缓慢,而且可能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及早发现、积极适当的控制病情和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脑萎缩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以大脑皮层萎缩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大脑萎缩:临床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和反映迟钝。
2.以小脑病理改变为主的小脑萎缩:临床多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语言蹇涩、呛咳等。
3.遗传性脑萎缩:分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临床根据病理改变特征分脊髓型、脊髓小脑型、小脑型和周围型几类。
4.局限性脑萎缩:是因局部脑组织的病变所引起的脑组织变性或手术引起的局部脑软化,均可在病变部位及周围产生局限性萎缩,也叫某种脑病或脑损伤后遗症。
5. 退行性脑萎缩:是以大脑、小脑及橄榄桥不同程度的萎缩、变性出现的脑功能减退、神经功能障碍,痴呆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性常见、多发病。对老年患者来说退行性脑萎缩是生理必然,但临床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差异甚大,随年龄增长,有一定程度的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多属生理性,出现过早,症状明显的则应重视预防和治疗。
脑萎缩的临床症状表现分为大脑机能衰退和认知功能减退两大类,主要与脑萎缩发生的部位及程度有关。弥漫性大脑皮层萎缩以痴呆、智能减退、记忆障碍、性格改变、行为障碍为主。有的伴有偏瘫和癫痫发作。局灶性脑萎缩以性格行为改变为主;小脑萎缩以语言障碍、肢体共济失调和意向性震颤为主。详情如下:
1.全身症状
病变早期,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发麻,耳鸣耳聋,渐至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喃喃自语,答非所问。在躯体方面,常表现为老态龙钟,发白齿落,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或偏瘫、癫痫,共济失调,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能存在,也可能缺失。
2.记忆障碍
近事记忆缺损发生较早,如经常失落物品,遗忘已应诺的事等。随着病情发展,渐至记忆力完全丧失。
第一、药物疗法
这种治疗方式要求的是采用组合阶梯式的疗法,经常使用的药物是抗焦虑的和抗抑郁的药物,这些药物针对稳定病人的情绪方面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睡眠呢,经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帕罗西丁等等,如果有脑力迟钝和记忆减退的情况出现,那么,可以选择服用一些剂量比较小的脑代谢改善剂,这样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状况。
第二、心理疗法
这种治疗方式是通过解释和疏导等等方式来向患者介绍这种病症的性质,让他们知道治疗并不是没有希望的,然后引导他们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不再仅仅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病症上面,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强患者自信心的效果。
第三、中医疗法
在中医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脑萎缩,是因为心脾两虚导致或者是阴虚火旺导致的,在治疗的时候可以按照辩证实施治疗的原则,然后选择不一样的处方来达到治疗效果,另外,中医经常用到的针灸、气功、推拿和拔罐等等传统的治疗方式,对脑萎缩也是有一定治疗效果的,大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来选择使用这种方式治疗。
1、脑萎缩浓缩剂
此种药物有着填精补髓、活血通络、醒脑开窍,修复脑细胞脑神经损伤,调节脑部血液循环,是患者脑部生理功能的到一定的恢复。经常性的被用于治疗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神情呆滞、失眠多梦、喜怒无常、肢体麻木、瘫痪等各种脑萎缩症状。
2、补脑丸
此种药物主要就是针对患者进行整体性的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脑细胞活力,改善神经元代谢,使得患者的脑神经生理功能得到正常的恢复,对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进行综合性的调节,平衡稳定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采取治养结合的方法,将身体调整到协调统一的正常状态。
3、醒脑再造胶囊
此种药物具有化痰醒脑、祛风活络之功效。多用于治疗老年脑萎缩患者所出现的神志不清、口角流涎、手足拘挛,半身不遂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据了解,脑萎缩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父母、三代以内的亲属患有脑萎缩,其子女发生脑萎缩的几率就很大,但并不是百分之一百都能遗传。所以在有脑萎缩的家族中,预防脑萎缩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脑萎缩如何有效预防
1、积极防治血管性疾病:预防脑萎缩,应该积极防治某些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影响血管健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才能延缓和控制病情的发展。轻则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结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重则药物加以控制,当然用药应当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增加社会活动:用进废退,经常读书看报、写写算算,有规律地运转大脑,不断促进大脑神经及感官信息运动的活跃,有利于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推迟脑细胞的老化,延缓脑萎缩的进程。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一分社会交往就多一分身心健康",杜主任建议中老年人应该走向社会,多增加外出活动机会、刺激大脑皮层不断有新的兴奋点产生,从而可以延缓衰老,减慢脑功能衰退。
有大多数人都认为脑萎缩就是老年痴呆症,针对这一问题,专家解释,脑萎缩与老年痴呆症并非是同一种病症。
科学研究表明,大脑最外层是呈灰色的大脑皮层,由140亿个神经细胞体组成,厚3.5mm,大脑皮层表面曲折不平,有凹陷的脑沟和凸起的脑回,大脑皮层下面为白色的髓质。在脑的中部还有数个呈空隙的脑室。脑神经老化死亡后,脑的重量变轻,体积变小,CT检查呈现脑体积缩小,脑沟变宽,脑回变细,脑室扩大,这就是脑萎缩。
老年性痴呆的脑萎缩程度比正常老人严重,尤以与记忆功能有关的脑部位如海马回更加明显。但目前单纯从脑萎缩的程度上,还不能够区别正常老人和老年性痴呆病人界限。
临床上发现:脑萎缩严重的老人并没有痴呆症状,而脑萎缩较轻,甚至没有脑萎缩的老人却有明显的痴呆症状,因此,CT检查只是作为辅助检查,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严重的记忆减退是其主要症状,临床上呈现明显的是遗忘症状,如前讲后忘、迷路、忘记物品放置地方、不认识家人、不能简单计算等,严重时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似刚出生的小孩。
1、各种蔬菜水果轮换着吃,以吸收不同的营养成分。各种蔬菜水果轮换着吃,每天1个鸡蛋、2大杯牛奶。脑萎缩的饮食要多食鱼类与海产,适量肉类与豆制品。不吃油炸、油酥、辛辣、腌渍、罐头汤、奶油、番茄浆、腊肉、热狗、蛋糕、洋芋片。最好的是纯水和鲜果汁。
2、脑萎缩的饮食要低盐、低糖、低脂肪。营养要均衡,不要暴饮暴食。
3、脑萎缩的饮食可吃些胡桃首乌炖猪脑,鱼头炖冬菇,猪脊髓甲鱼汤。采用补髓充髓、扶肾生髓法治疗此病,有效地改善了小脑共济失调症状。
4、脑萎缩的饮食不要太讲究,最好是自然食物形态。不要过度加工,食物添加剂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