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简称尿崩,是肾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人体内抗利尿激素严重缺乏或者部分缺乏引起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青壮年为主要病发群体,其中男性的病发率高于女性,比例呈2:1。不及时治疗的话,容易引起头痛头晕、记忆力衰退的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水中毒,出现视力下降、昏迷甚至是死亡,危害极大。
确诊尿崩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1、高渗盐水试验
患者想要确诊这种疾病,那么需要做高渗盐水试验。当正常人静脉滴注高渗盐水之后,尿量会减少,血浆中的渗透压也会身高。而尿崩症病人在静脉注射高渗盐水之后,尿量并不会减少,而且尿比重也不会增加。
2、禁水-加压素试验
尿崩症患者在检查的时候需要做禁水试验,正常人在禁水之后体内水分会减少,所以尿量会减少而尿液会浓缩。而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量依旧很多,其渗透压还是很低。
尿崩症的患者主要的表现就是会出烦渴、多饮水、而且多尿的症状。很多的患者也是会由于多尿而引起烦渴多饮的症状,大概一天的饮水量可以达到10L甚至是更多,因此很多的患者在感觉口渴的时候是很喜欢喝冷饮和凉水的。
尿崩症患者在没有保证充足的水分的话情况下,也是会出现轻度的脱水的症状,会使患者的唾液及汗液出现减少、皮肤感觉很干燥、而且睡眠也是不佳、还会出现口干、食欲减退什么也不想吃、便秘、记忆力也是随着减退,还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是患者不能好好的休息等。
尿崩症的症状具体如下:
症状1、多尿、烦渴、多饮为其最显著的临床症状。多尿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并且尿量也多,24小时尿量可达5~10L或更多。一般最多不超过18L。患者大多喜欢喝冷饮和凉水。尿比重多在1.005以下。
一、普通康复疗法
去除病因,特别是对继发性尿崩症可根治本症,肿瘤引起者应进行放射或手术治疗,感染引起者则宜采用相应的各种抗感染治疗。应注意给予足量的饮水,防止失水,失钾,在饮食上应适当限钠,禁忌饮茶,咖啡,避免劳累情绪波动等。
二、中医中药治法
采用纯中药方剂治疗此病比较好,标本兼治,采用中医药治疗,治疗效果稳定、理想且无任何副作用,治愈后不易复发。中医根据患者的征候辨证施治,制定出治疗方案,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使病人逐渐康复,患者生活中要注意保健。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轻型部分性尿崩症患者,如不影响生活和上作,不需用药。但饮食中应减少食盐量,避免高蛋白,以减少溶质利尿。重型患者必须服用加压素替代疗法。
患者在患有尿崩症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多尿。患者一般尿意很急,夜尿增多。患者如果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回引起严重的失水、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水平明显升高。遗传性的多尿症在患者于幼儿期发病,多数有家族史并多以女性传递而男性发病。常导致婴幼儿的夭折以及智力发育的受损。
治疗尿崩症最常见的药物就是抗利尿类的药物,氯磺丙脲是一种常见的抗利尿药物,可以刺激患者释放精氨酸加压素,增加肾小管cAMP的生。但会有引起患者的严重低血糖、水中毒等并发症,患者应加注意。卡马西平也可以促进精氨酸加压素的释放,使患者的尿量减少,但作用比氯磺丙脲要差。
氢氯噻嗪也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治疗尿崩症的药物,该药物可使患者的尿量减少一半。该药物可以使患者的尿中排钠的增加导致体内缺钠,肾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增加而到达远曲小管原尿减少,所以尿量减少。但药的长期服用会引起患者的缺钾、高尿酸血症等,患者在服用该药时应适当补充钾盐。由此看来,大部分的治疗尿崩症的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原因一、原发性尿崩症
约占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不等。通常在儿童起病,很少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这一诊断只有经过仔细寻找继发原因不存在时才能确定。当存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高泌乳素血症或经放射学检查具有蝶鞍内或蝶鞍上病变证据时,应尽可能地寻找原因,密切随访找不到原发因素的时间越长,原发性尿崩症的诊断截止肯定。有报道原发性尿崩症患者视上核、室旁核内神经元减少,且在循环中存在下丘脑神经核团的抗体。
原因二、继发性尿崩症
发生于下丘脑或垂体新生物或侵入性损害,包括嫌色细胞瘤、颅咽管瘤、胚胎瘤、松果体瘤、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白血病、组织细胞病、类肉瘤、黄色瘤、结节病以及脑部感染性疾病(结核、梅毒、血管病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