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医疗卫生 >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比较重,由于这种疾病会导致较重的感染和出血,在原来医疗技术不太发达的时候病死率极高,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近几年的治疗效果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然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会因为严重的症状而死亡,所以绝对不能忽视。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需要做血常规、骨穿、血涂片、腹部彩超等检查,临床症状以进行性加重的贫血、不同程度的出血以及感染为主,血常规检查时可见白细胞系、红细胞系、血小板的减少,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做骨髓穿刺后的骨髓象检查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十分重要,骨髓象可见骨髓多部位的增生减低,造血细胞数量与正常人相比明显降低,另外做腹部彩超时一般不会出现脾大的表现,根据这个,可以除外一些其他的疾病。

据专家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去除任何可疑的病因,不再与潜在的病因性物质接触。治疗原则为支持治疗,分型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联合治疗,坚持治疗及缓解后维持治疗。详情如下:

(1)支持治疗:

1)一般措施:清洁皮肤、口腔、肛门,预防感染。重型再障隔离护理,住层流洁净室。给予易消化饮食,避免便秘。尽量减少肌内注射。2)确定的感染应用特异敏感的抗生素进行强有力的治疗,及时、反复送血、痰等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3)成分输血:若即将行骨髓移植(BMT),应尽量避免输血,特别是家族成员的血。严重贫血应尽可能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去白细胞的浓缩红细胞。

(2)分型治疗:

1)重型再障:目前主要的、疗效最好的治疗方法是BMT,BMT后5年生存率约为69%。联合采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环孢素A(CsA)等方法有效率较高。

据小编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血液病,其发病机制、疾病表现、治疗方案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能将这两种疾病划等号。具体区别如下:

1、发病机制不同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液中各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生成数量明显减少。而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功能是正常的,只是骨髓产生了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而其他类型血细胞的功能降低或者失去生理功能。

2、疾病性质不同

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治愈率比较低。而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贫血类疾病,相对于缺铁性贫血、镰刀性贫血等疾病治愈难度要大很多,但不属于恶性肿瘤的范畴。

3、治疗方案不同

白血病的治疗常采用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来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采用强化免疫抑制剂治疗。

1、经常过多劳累

要是出现急性的障碍性贫血症状,那么很可能就是平常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生活习惯,经常过度劳累,熬夜加班,那么新陈代谢很容易紊乱,也会影响血液系统的循环,有可能会导致贫血的症状加重。

2、遗传基因的影响

如果出现障碍性贫血的基因,那么后代可能也携带着类型的基因,如果长时间都不注意护理,那么可能就会导致遗传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过这些症状也可以通过后天的调养方法进行缓解,减少贫血的伤害。

3、长期缺乏铁元素

如果经常不注意影响的补充,缺乏足够的铁元素和叶酸、维生素等等,那么会导致贫血的症状。而且这些贫血的症状发作比较急,对人体的伤害也比较激烈,所以偶尔会出现一些疼痛,四肢乏力,但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心肌炎以及心律不齐等等。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为出血、贫血、感染等,需要结合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这种疾病,平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再就是要预防感冒,避免感染。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大多起病缓,主要的表现常常是倦怠无力、劳累后气促、心悸、头晕、面色苍白。如有出血亦较轻微,内脏出血较少见。感染、发热一般较轻微,出现较晚,治疗后较易控制。肝、脾淋巴结均不肿大,但晚期病例偶有脾脏轻度肿大,病程较长,患者可以生存多年,病情逐渐好转甚至接近痊愈。部分患者转变为急性型。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常选用以下药物:

(一)、微量元素类药物

1、氯化钴:钴能抑制细酶,使细胞缺氧,从而刺激肾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

2、免疫调节剂 主要药物为左旋咪唑。疗程为3个月以上。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