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顾名思义,是一种体内休息的肉,无功能作用的肉,一种赘生物。息肉栖息在某一器官内,久之使局部的组织被压迫、扩张、形态改变,出现功能障碍,因为息肉栖息的部位不同,患者可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这种无功能性的息肉,没有神经和肌肉组织,只有黏膜上皮包含的组织液中间混生多少不等的毛细血管。肉眼观察,息肉呈苍白色或粉红色,水肿发亮,可活动,触之不痛,有时有出血现象。
抗Hp治疗
发生于胃窦的增生性息肉与Hp感染有关,常伴有胃黏膜的活动性炎症,根除Hp可以使部分息肉消退。
内镜下息肉摘除术
有蒂息肉常采用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主要适合消化道扁平隆起型息肉的切除。一般先用内镜注射针沿病灶周围黏膜下层注射1:10000的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2一10ml,使病灶明显隆起,再直接用带刺的圈套器套住隆起病灶后慢慢收紧圈套通电,用切割电流进行高频电切。
外科切除术
适合较大息肉引起梗阻或不适合内镜摘除者。息肉癌变若内镜下摘除证实蒂部无癌细胞浸润者均属早期癌,无需外科治疗。但蒂部有浸润或不能确诊癌浸润深度则应作外科切除术。
胃息肉的症状
胃部疼痛不适:部分患者感觉胃部疼痛不适,但绝大多数胃息肉是在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份胃息肉的病人出现消化道出血,常常见于比较大的增生性或者腺瘤样的息肉,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
失血、贫血:也有病人因息肉而长时期慢性失血,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
恶心、呕吐: 靠近幽门生长的较大的息肉还可以引起幽门的梗阻,表现为剧烈的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如果患上了胃息肉这种疾病的话,不一定是必须要手术治疗,这个是得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症状来决定的,治疗有很多种方法的。首先要检查是恶性息肉还是良性息肉。如果是恶性息肉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了,一定要及时治疗,千万不要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否则就会导致病情恶化,还可能会有恶变的现象发生。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建议患者去正规的医院检查清楚身体状况之后,再让医生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不过不能拖延时间,应该要尽早治疗。
治疗胃息肉的方法有内镜治疗,也就是采取内镜切除的方法,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法、还可以选择用微波灼除法、尼龙丝及橡皮圈结扎法、氩离子凝固术、冷冻法、酒精注射法等治疗等。此外还有抗hp治疗,已经是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治疗。除了这些治疗方法之外,对于息肉直径大于两厘米的患者,应该要进行手术治疗。适合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除了直径大于两厘米的胃息肉,还有息肉正在进行性增大这样的患者应该要做手术切除,还有一类情况是腺瘤性息肉同时还有异型增生,或者存在可疑癌变的患者,这几类都需要做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