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的作用
中药灌肠主要是通过肠道局部灌充药液以后,通过肠壁的吸收,利于肠壁半透膜的渗透性,迅速吸收药物起到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对于肠道附近的器官比如盆腔、腹腔以及肠道局部炎症、感染等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于身体出现的盆腔炎、前列腺炎和结肠炎都可以通过辨证以后,根据临床的情况采取药物灌肠的方剂进行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灌肠期间避免饮食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对胃肠造成不利影响和吸收障碍。另外,对于身体出现的高热等症状,也可以通过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药灌肠主要是通过直肠吸收,所需时间大概在30分钟到60分钟之内,所以患者在灌肠之后,一定要卧床休息,不要随意活动,否则那样很容易让药液溢出体外,这就会严重的影响治疗效果。在灌肠之前,患者最好先进行大便和小便,以免在灌肠之后产生便意。而且我们在灌肠的时候还要注意控制药物的剂量,一般在100毫升到150毫升即可,不要用药过多。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控制药物的温度,不要让药物的温度过高,否则那样有可能损伤直肠,而且还会给患者产生较大的痛苦。
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严格无菌操作。灌肠用的输液皮管连续使用次数应在7天之内,最好每次换1根,导尿管(或小肛管)灌完1次后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凉干备用,或煮沸30分钟凉干备用。
2、灌肠时间的选择。应选择在临睡前,排空大小便后,肠道保留4小时以上。每天一次为宜,少数患者可一天2次。
3、灌肠液温度。灌肠液温度应在38~40度,冬天需加温,患者自己用手掌跟部测试一下以不烫手为宜,避免因寒冷刺激肠蠕动影响药物保留时间。
4、灌肠体位及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两膝屈曲,臀下垫一塑料布保护床褥,插管深度15~20厘米,导尿管前端用肥皂水或石蜡油润滑,术者带一次性手套。
5、灌肠速度调节滴速为50~60次/分钟,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影响在肠道保留的时间。
中药灌肠危害
中药灌肠如果长期使用的话有可能会损伤肠黏膜,会使肠道内的益菌群流失,会导致消化道内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反而诱发肠道内的疾病,而且肠道内含有多种细菌,随着中药灌肠细菌也会进入到肠道深处,反而会造成肠道污染,会导致继发性感染甚至是出现腹泻症状。
适应症
1、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症);
2、各种慢性痢疾、结肠炎,以及高温降温;
3、慢性结肠炎,包括部分感染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轻症非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结肠炎症,如放射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等;
4、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疼痛症、盆腔淤血综合症、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痛经等患者非经期适用;
5、慢性肾功能不全。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积液
妇科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的盆腔积液多发生在妇女排卵后或早孕期,多可自然消失,不必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大多数妇女的盆腔积液是由于炎症引起,是盆腔存在炎性渗出物。可发生在子宫内膜发炎后,内膜组织肿胀的细胞中渗出的略黏稠的液体,被周围组织包裹所渐渐形成的囊性包块。
大多数盆腔积液是由慢性盆腔炎症渗出所致。临床上针对盆腔炎的治疗,往往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口服其他药物,但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的原因是,盆腔炎造成的盆腔局部结缔组织粘连,使药物很难到达病变部位。
现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盆腔积液,可以直接将药物渗入盆腔,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吸收和消退。中草药保留灌肠对于妇科盆腔积液等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利用直肠静脉吸收的药物可以到达附件周围,而且不经过胃肠道吸收,患者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