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肝炎慢性化的因素:感染的病原类型、治疗不当、营养不良、同时又患其它传染病、饮酒、服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以及免疫因素等。
养肝护肝食谱:
红薯薏米粥:红薯与米、面配合食用,可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营养价值。红薯中含有的黏蛋白等多糖类物质可提高免疫力,促进胆固醇排泄,防止动脉硬化,对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需要食材红薯100g,薏米30g,大米50g,冰糖40g。
做法:准备好红薯、薏米、大米,薏米用冷水提前泡发,红薯洗净、切小块备用,大米洗净,倒入砂煲;加入适量冷水;大火煮开,倒入薏米同煮20分钟,加入红薯再煮10分钟。加入冰糖,盛入碗中,温热食用。
杞菊排骨汤:它是冬季预防感冒发热的保健汤。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寒冷的季节最适当多喝一些汤汤水水,不仅有利于消化吸收,更能够有效预防感冒。枸杞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贡菊则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之功,可防治伤风感冒、生疮发热、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食材需要小排骨100g,枸杞15g,贡菊5g,姜5片。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有肝炎病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有发热以及黄疸等,有的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成为慢性,少数人发展成为重症肝炎,重症肝炎病情凶险,死亡率也比较高,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昏迷,肝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以及继发感染等。
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虽然五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不同,但临床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病程有所不同,病程在六月之内的为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月者称为肝炎,其中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只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的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表现,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可能。
根据炎症、坏死、纤维化程度,将慢性肝炎分为下述三型:
(1) 轻度慢性肝炎: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周围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界板无破坏,小叶结构清楚。
(2) 中度慢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较明显,中度碎片状坏死,出现特征性的桥接坏死。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3) 重度慢性肝炎:重度的碎片状坏死与大范围的桥接坏死。坏死区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纤维间隔分割肝小叶结构。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相对比较严重的疾病,一方面是肝脏部位本来就是存在排解毒素方面的作用,而在产生了病毒性以及炎症同时出现这个过程中,是会使肝脏日常的运作也逐步出现问题,从而是会使身体的机能问题开始逐步出现问题。
慢性病毒性肝炎会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特别强调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视,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在病人本身没有特别重视的情况下处于缓慢的进展。最终的结局在于非常谈之色变的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所有的慢性病毒性肝炎都可能导致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到肝硬化的阶段,刚开始没有任何肝功或者其他方面的异常,一旦出现相关的症状,比如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静脉曲张相关的大出血、肝肾综合征等严重的并发症时再进行治疗效果就变差。所以慢性病毒性肝炎远期并发症主要在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并发症,而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并发症一旦出现以后只能进行对症治疗,而无法完全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人长期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就比较低了,所以早期治疗和早期预防是最重要的。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会传染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如下:
1、甲肝的传播途径
通过消化道传播。粪便中的病毒进入饮用水源或污染食物,健康人饮用了污染的水,食用了污染的蔬菜水果,河、海里的贝类,可引起甲肝的大爆发流行。上海曾因生食毛财而引发甲肝流行。病人粪便污染的工具,又间接通过手及日常用具在生活中传播给其他人,可造成接触性小规模流行。
2、乙肝的传播途径
传播最为广泛,最为人们熟知的病毒性肝炎。乙肝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3、丙肝的传播途径
通过血液传播,症状较轻或没有症状。许多人未能及时察觉,以至于20%-30%的慢性丙肝会在10年左右逐步转为肝硬化。好在现在新的检查方法能有效提高确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