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医疗卫生 > 结石性胆囊炎

据专家介绍,除了病史和临床表现外,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如下: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X线检查

口服胆囊造影剂后造影剂由上段空腹经过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后分泌入胆囊内。造影剂在胆囊内高度浓缩后显影,由此可以观察到胆囊的浓缩功能及结石负影,是诊断慢性胆囊炎一项重要手段。进行上述检查时可因腹泻、肝功能不良(尤其在出现黄疸)等原因使胆囊不显影,因此在作以上检查时要了解病人的消化道及肝脏的功能状况。在消化道及肝脏功能良好胆囊造影未显影者,为了谨慎起见,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胆囊造影。再次胆囊造影仍不显影者可被诊断为胆囊管开口处不畅通或胆囊有慢性病变存在。

2.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B超检查

在B超检查过程中如在胆囊部位不显示胆囊时说明胆囊已成为浓缩成团的实质性器官。因胆囊颈阻塞而出现胆囊积水时,B超在胆囊区可发现较大的囊性包块。此外还可发现胆石光团及声影、胆汁内沉淀物、胆囊收缩不良等迹象。

结石性胆囊炎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西医治疗

1、 如胆囊炎伴有胆石者,症状反复不缓解,无其它严重疾病,可开住院证收住院行外科手术治疗。

2、如病人不同意手术或或症状较轻无反复发作者,可内科保守治疗。嘱病人平时低脂饮食、可口服消炎利胆片6片每日3次或33-50%硫酸镁10ml每日3次,另外可口服一些溶石或排石的中药治疗。

二、中医治疗

1、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助柴胡行气疏肝、和血止痛,使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而痛止。白芍养阴柔肝,合甘草可缓急止痛。恶心、呕吐者可加旋复花、代赭石;伴黄疸者加茵陈;合并胆石症者可加金钱草、海金砂。

1、胆囊炎在急性发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忌食蛋类、肉汤及饮酒;进食应限于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随着病症的消退可逐渐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鱼、蛋、奶和水果及鲜菜等。

2、慢性胆囊炎患者,平日进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应进大量饮料(1500~2000ml),以稀释胆汁。每2~3小时进食1次,以刺激胆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质,每天50g。勿吃动物脑、肾、蛋黄、油炸食物、辛辣品。

3、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在饮食规律方面,宜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宜过饱。在饮食结构上,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因为胆结石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不可饮酒和进食辛辣食物,宜多吃萝卜、青菜、豆类、豆浆等副食。萝卜有利胆作用,并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维生素、纤维素;豆类含丰富的植物蛋白。此外,还应补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弥补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维生素的损失。

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主要是在中老年人群,很多时候是由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不及时而导致的。这种疾病发病的时候经常疼痛难忍,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结石性胆囊炎的症状相对来说比较明显,患者如果提前了解症状的话,很容易就能够发现病情。

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发病年龄和性别与急性胆囊炎患者相似,临床表现在不同患者则可有甚大差别,且与实际的病理变化也常不一致,有时患者可毫无症状,而死后尸体解剖则发现胆囊有明显的慢性病变;有时患者有剧烈的胆绞痛病史,但手术时发现胆囊病变却并不严重。

患者症状可以明显地从结石性胆囊炎第1次发作后即不断出现,也可以发病隐晦,症状轻微,直至诊断确定后才注意有症状存在,它可以有不定期的反复发作,在急性发作时临床症状同急性胆囊炎;不发作时则临床病象模糊不清,类似慢性“胃病”;也可以始终没有急性发作而仅表现为经常的上腹部隐痛不适和消化不良,有时则可以全无症状,症状之所以有差别主要是因胆囊炎症程度不同,时有或无胆囊结石,引起的反射性括约肌痉挛的程度亦各异,故胆囊之功能状态亦随之而有不同之故。

据了解,鸡蛋并不是一种高脂肪食物,而且鸡蛋中所含的胆固醇也不会很严重的刺激胆囊收缩。如果鸡蛋烹调不对或者食用鸡蛋量过多,可能会对胆囊造成较大的刺激。耗油较大的烹调方法会刺激胆囊出现强烈的收缩,从而会加重病情;但是水煮蛋、蒸鸡蛋等不用油的鸡蛋烹调则不会造成这样的问题。

所以,对于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而言,鸡蛋完全是可以吃的一种食物。建议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可以每日吃一个鸡蛋或者隔一天吃一个鸡蛋,要注意是全蛋(蛋清+蛋黄),特别注意要选择不加油的烹调方式。

结石性胆囊炎不能吃什么

1、高脂肪类食品:胆囊炎属于胆道疾病,而胆道疾病的发作常发生在吃饱(过于饱食)的晚上或清晨。因为消化脂肪需要大量的胆汁,慢性胆囊炎患者吃多了脂肪后,会感觉隐痛,还会消化不良,出现嗳气、腹胀、厌食油腻等症。说到具体,建议您各位应该少吃(禁)肥肉、油炸鸡蛋、猪油、黄油、奶油等。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