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脓性中耳炎症状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①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②耳痛: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
一、去因治疗
在治疗前,患者应通过检查查找病因。中耳炎者鼓膜内陷、鼓室积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鼓膜内有气泡,且气泡会随着咽鼓管吹张而增多。除了对鼓膜进行检查外,还要通过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来检查听力,通过CT扫描检查中耳系统气腔。
经检查后,如确诊疾病,并找出发病原因,可根据病因采取去因治疗法治疗。若因慢性鼻窦炎累及而发病,则要先治疗原发病,去除病灶。治疗鼻窦炎的方法有激素疗法、鼻窦置换疗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法等。若因慢性扁桃体炎累及而发病,则也要先治疗原发病,治疗方法有含漱法、药物治疗法、手术治疗法等。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耳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很多人都会选择这种方法治疗疾病。常用于治疗此病的药物有抗生素及固醇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消炎的症状,能缓解病症。有的患者适合用氯霉素液,有的患者适合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具体用何种药物,患者可咨询医生。
一、在治疗方面,可以吃点阿莫西林,头孢类药来消炎,最重要的是用药。中耳炎的治疗一般都是单纯以局部用药为主。主要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聪聪滴耳油等,能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预防复发达到根治。
在局部用药的时候要注意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然后用面前擦拭干净,然后滴药。脓量多的时候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二、中耳炎散:中耳炎散是治疗中耳炎的古方,并且对于治疗中耳炎效果显着。主要成分是乳香、没药、冰片、甘草,用于治疗中耳炎出现的耳内闷胀堵塞,耳痛,耳鸣。乳香、没药可调气活血,治疗气血凝滞,消肿生肌;冰片可透骨通窍、散热止痛;甘草则可益气复脉、调和诸药。这样通过调和气血、入骨通经、清热解毒从而治愈中耳炎。用法用量是用消毒棉签将耳道洗拭干净,以纸卷成细管或用细塑料管摄入适量药粉,吹入耳道深部,每日4-6次。
中耳炎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成药治疗、验方治疗、饮食治疗等。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详情如下:
1、成药治疗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治疗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中耳炎患者不能吃的食物包括:
1、腥荤发物。像母猪肉、羊肉、蟹、马肉、鱼、韭菜、鸡、猪头肉、鹅、虾等常见的腥荤发物是很容易让中耳炎的炎症问题进一步的扩展,导致生热化火问题发生,影响到身体健康问题。
2、辛辣刺激性食品。生姜、葱、胡椒、桂皮、良姜、辣椒、芥末、花椒、蒜等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起到辛燥温热作用,易化火伤阴,所以会导致中耳炎的疾病症状变得更加严重,要主要饮食清淡。
3、过咸或腌制。平常吃的食物不能太咸了,咸鸭蛋、咸肉、咸菜类的食物也不要吃。
4、忌坚硬难咬的食物。坚硬难咬的食物主要是各种坚果类,如花生仁、西瓜子、开心果等。这些食物难以咀嚼,会加重中耳炎疼痛。
5、忌烟酒。中耳炎患者还要戒除烟酒,多吃一些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黄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