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医疗卫生 >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具体表现为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多见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通常并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会导致咽鼓管不通畅,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

在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摇头可听见水声,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患者会有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若进行耳部检查可见鼓膜内陷,通常色泽发暗或呈琥珀色,也能见气液平面或气泡,鼓膜活动度降低。成人单侧病变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排除鼻咽部及其周围间隙的占位性肿瘤,尽早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婴幼儿则表现为对周围声音反应差,抓耳,睡眠易醒,易激惹。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言语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

小儿起病之初多与风邪侵袭有关。患此病多兼鼻塞流涕、咳嗽等肺卫之证。① 风寒束肺型:可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羌恬、前胡、茯苓、僵蚕、麻黄、川芎、神曲、甘草。用量不同年龄而异。②风热犯肺型: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桔梗、芦根 淡竹叶 杭菊花、防风、前胡、干地龙、蝉蜕、石菖蒲、甘草等。在非他脓性中耳炎之初期.配以局部使用滴鼻灵(中药滴鼻剂,含鹅不食草、麻黄素)滴鼻,则数日之内即可痊愈。

故此期可分为两型:① 湿痰阻肺.气机不畅型:用二陈汤加昧:法半夏、陈皮、茯苓、生薏苡仁、香附、石菖蒲、辛夷花、泽泻、织壳、甘草。②湿热内蕴.上扰清窍型:拟清热祛湿通窍方 车前草、桑白皮、葶苈子、黄苓、辛夷花、柴胡 泽泻、地龙干、川芎、石菖蒲等。

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患上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则会出现耳鸣的症状,并且,当头部运动或者打哈欠的时候,则会在耳内出现气过水声。

据了解,分泌性中耳炎如果能够及时的治疗还是比较好治的,有资料统计90%的儿童在学龄前会罹患分泌性中耳炎,并且平均每年发病四次。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会损害儿童的听力,最终影响患儿的言语发育和学习,因此要重视分泌性中耳炎,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1.保守治疗:

急性期可用抗生素、激素,同时加用黏液促排剂如口服桃金娘油治疗,鼻塞时可用鼻腔减充血剂。

2.手术治疗:

①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

②伴有高危因素(腭裂,永久性听力下降,言语发育迟缓或障碍,自闭症,与遗传有关的综合征、颅面发育异常等所引起的认知和言语表达障碍等)的患儿宜尽早手术;

③观察期间较好耳的听力水平为40 dB或更差;

④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手术应慎重!具体方式:可采用鼓膜穿刺、切开或置管术;腺样体肥大可行腺样体切除术。

危害一,诱发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下降

患者中耳发炎后,会造成耳腔的内外压的不平衡,长期不治疗还会导致鼓膜穿孔,听骨链受到损害,声音无法传导至大脑中枢,这样患者听力就会下降;当炎症发展至大脑时,还会直接的破坏听力神经中枢,使听力彻底损失,产生耳聋。患者应该及时的治疗,耳聋不仅会使得我们的生活不便利,还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家庭的幸福!

危害二、造成面瘫,口眼歪斜

人体的五官都是相连的,所以当炎症进入到大脑内时,会引发脑膜炎、脑膜外脓肿及脑脓肿等问题,破坏大脑对人体的危害也是致命的,像人体瘫痪、完全失明,这都是有可能的。侵入到面部则会造成面瘫,口眼歪斜。这样造成其他的并发症更加的增加了治愈的难度!

危害三、引发中耳癌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