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亚急性和慢性感染的患者起病隐袭,呈进行性发展。急性期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者,大多数2周内症状达到高峰,主要是脑部受损征象,一般具有弥漫性脑损害的症状及体征。有的病例可有局灶性病变的临床表现,精神发育迟缓。
1.前驱症状
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症状,如头痛,轻到中度发热。部分病例在某些情况下,体温正常,但也有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2.精神障碍
出现率可达81%,出现在病期的各个时期,甚至于构成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以精神障碍起病的,往往与疾病高峰时的表现基本相似,而程度较轻。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者,常被误诊为精神病,因此正确识别脑炎的症状实为必要。
(1)意识障碍最多见,国内报道达90%,有的为首发症状,也可出现在其他精神症状之后,部分病例的意识始终是清晰的。意识障碍以嗜睡、朦胧、混浊、谵妄、错乱状态较多,随着病情的加重,可有昏迷,意识障碍在早期多呈波动性,一天之中时轻时重,病情加重时,意识障碍加深并呈持续性。
散发性脑炎是对流行性乙脑、病毒性脑炎、麻疹性脑炎、细菌性脑炎的总称,均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其病理改变为脑白质水肿变性坏死、液化及充血、点状出血,脑血管周围出现袖套样损害,致使血流淤滞和颅压升高,病灶区的循环和氧供障碍,尤其是急性期加重了脑组织的损害,恢复期又阻碍脑可逆性恢复的损害。
散发性脑炎大概要两周左右才有可能治愈。散发性脑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
1、高压氧治疗可迅速改善脑血管受压,促进侧支循环形成,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2、中药疗法,配合按摩及针刺疗法,对患儿肢体进行早期功能训练,有吞咽功能障碍者,为保证患儿的营养,必须由专业人员训练其吞咽功能,训练其开口、闭口、咀嚼、吞咽,训练吞咽也是为训练语言做准备,训练吞咽时可以配合针灸疗法,而训练语言功能又能帮助患儿恢复记忆,为智力康复做准备,肢体功能训练也要早期开始,不可等待,以免肢体强直和肌肉萎缩,早期训练肢体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智力的恢复。
散发性脑炎的症状
以情感障碍(情感不稳、淡漠、抑郁、欣快、恐惧)、智能障碍(理解、记忆、计算、判断、联想等能力减退)、思维障碍(缄默、多言、言语零乱及妄想)、行为障碍(动作减少、动作增多、冲动、木僵状态)等常见。精神障碍多与意识障碍(谵妄、错乱、意识模糊)并存。根据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可分为类紧张综合征、类精神分裂症、类痴呆综合征等亚型。在疾病的进展期中,精神障碍的表现常有变化,如从精神运动兴奋转为精神运动抑制。一般在病程中均可检出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阳性锥体束征等。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脑电图、诱发电位、头颅CT及MRI等常有一定改变,可与非器质性的精神病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鉴别。
起病后迅速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如不同程度的昏迷或特殊的意识障碍。两侧大脑半球损害者,强表现为去皮质状态和睁眼昏迷;上脑干受损时出现去大脑强直;基底节受损进可出现震颤、舞蹈样作等锥体外系不自主运动;锥体束受损时出现偏瘫或双侧偏瘫。患者可因昏迷而并发肺炎,尿路感染等。昏迷持续时间不等,在意识障碍好转的过程中可出现精神异常。清醒后可残留一定的神经精神后遗症。
散发性脑炎,主要包括病毒性脑炎及免疫反应性脑炎两大类。对于它的临床表现可以出现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癫痫发作,共济失调等多种症状,有时候也会伴有发热甚至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在发病早期就应该积极的诊断以及治疗,如果病情迁延不愈,或者错过黄金治疗时间,达到3~6个月以上进入后遗症阶段,那就有可能留下后遗症。主要的后遗症要取决于之前的症状,包括偏瘫失语,癫痫发作,意识障碍难以恢复,以及共济失调等等,如果没有好起来都有可能会遗留后遗症。
此种病症属于免疫性脱髓鞘病,病情程度依脊髓损伤程度而定,初期较轻时可使用医疗手段基本修复完全,后期脊髓损伤较大时,神经难以完全恢复,则易留后遗症。
散发性脑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脑炎,又称为散发性病毒脑炎。临床特点主要呈现散发,病因不容易明确,以病毒性脑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导致散发性脑炎的病因,主要见于一些病毒感染,比较常见的有埃可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等。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大脑脱髓鞘改变。临床症状不是太典型。
起病早期大多有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比如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精神异常,部分病人表现为嗜睡,发热,抽搐等。根据临床主要表现,可以人为的分为五种类型,主要有精神障碍型、昏迷型、类脑瘤型、癫痫型、局限型等。各型临床表现侧重点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