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奎尼丁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经电转复后的维持治疗。
硫酸奎尼丁主要作用在房室肌和浦肯野纤维,为细胞膜抑制剂。直接作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主要抑制Na+内流,亦阻滞K+外流。Ca2+内流,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降低4相斜率,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可使阈电位升高而自律性、传导性及心肌收缩力降低,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和异位节律。
硫酸奎尼丁尚有抗胆碱能作用,使心率增快。大量可扩张血管及阻断α受体,引起血压降低。
氢化奎尼丁又称氢化奎尼定。属喹啉生物碱类化合物。片状结晶(乙醚)。针状结晶(乙醇)。熔点169℃。旋光度+231(c=2.02,乙醇)。易溶于热乙醇,微溶于水和乙醚。其盐酸盐酸为小片状结晶,熔点273~274℃,旋光度+184(c=1.3),易溶于甲醇、氯仿,微溶于水或乙醇,难溶于醋酐。来源于茜草科植物金鸡纳树(Cinchona ledgeriana Moens)的树皮。为抗心律失常药,作用与奎尼丁相仿,口服毒性稍低于奎尼丁。
双氢奎尼丁又称二氢奎尼丁、塞利科、长效缓释奎尼丁、长效二氢奎尼丁。抗心律失常作用及机理同奎尼丁,但作用较强。用于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可有类似奎尼丁的副作用,如腹泻、过敏、金鸡钠中毒、心脏意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等。奎尼丁或奎宁过敏者,安装起搏器前有低位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及洋地黄中毒者禁用。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血清奎尼丁
测定人血清中抗心律不齐药物奎尼丁的浓度对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及投药间隔时间十分重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目前开展血药监测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奎尼丁的治疗安全范围小,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多,治疗的有效血浓度为2~7μg·ml~(-1),8μgml~(-1)即可产生中毒症状,治疗血浓度与中毒血浓度较接近,因而受到重视。为了给临床医生提供奎尼丁个体化治疗的合理给药方案,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开展奎尼丁血浓度监测确有必要。
什么叫奎尼丁样作用
除b受体阻断作用外,还有膜稳定作用,亦称为奎尼丁样作用、膜抑制作用或局麻作用。这是由于降低了神经或心肌细胞膜对Na+、K+、Ca2+等阳离子的通透性所致。有些药物还有“内在拟交感活性”,即在起阻断b1作用的同时,本身仍能产生较弱的b1受体兴奋作用。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药物有:心得静、心得平、心得舒、醋丁酰心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