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认知障碍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经衰弱、癔症、疑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强迫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躁狂症、躁郁症等等。
认知障碍主要包括:
(1)感知障碍,如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内感不适、感觉变质、感觉剥夺、病理性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2)记忆障碍,如记忆过强、记忆缺损、记忆错误;
(3)思维障碍,如抽象概括过程障碍、联想过程障碍、思维逻辑障碍、妄想等。
上述各种认知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器质性疾病原因外,大多精神疾患所致。如神经衰弱、癔症、疑症、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强迫症、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躁狂症、躁郁症等等。
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认知障碍症候群。与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老人相比,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减退,但日常能力没有受到明显影响。轻度认知障碍的核心症状是认知功能的减退,根据病因或大脑损害部位的不同,可以累及记忆、执行功能、语言、运用、视空间结构技能等一项或以上,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其认知减退必须满足以下两点:
(1)认知功能下降:
① 主诉或者知情者报告的认知损害,而且客观检查有认知损害的证据;或/和
② 客观检查证实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
(2)日常基本能力正常,复杂的工具性日常能力可以有轻微损害。
在临床上多以认知功能和记忆力的减退为临床表现。但是,它并没有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对于这样的一类病人,要早期的预防和早期的治疗,一般嘱患者多用脑,多看书、看报纸,一定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多融入到社会的大家庭。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如果得以及时干预可延缓失智的进展。
第一,早期干预的效果往往比较良好,比后期良好;
第二,早期可用的手段比较丰富多样,可以适应选用;
第三,相比于医药,看护的成本高出许多,而早期干预能够延缓进展,减少看护所发生的支出。
早期干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01、非特异性干预
评估风险因子,管理可控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抑郁等。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是目前被广泛证实有效的干预措施。
02、调节生活方式是不可忽视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 首先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运动能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
♡ 其次是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多吃鸡蛋、瘦肉和饮茶。
♡ 最后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改善大脑功能亦具重要作用。情绪乐观的人想得开、放得下、不悲观、不失望、无忧无虑,心理平衡,此能充分调节免疫、神经、内分泌、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记忆力。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记忆力、语言功能,注意力、执行功能、视空间结构功能或计算力的减退在这些不同的认知领域中以记忆力减退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近期记忆力减退明显,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同一问题反复提问”,学习新知识困难,而远期记忆相对保存,表现为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前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其它亦可有不同程度的,同时尚可伴有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易激惹等。临床影像学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海马、内嗅皮层萎缩明显,且海马萎缩的程度预示病程进展,海马萎缩的越明显发展为痴呆的可能性就越大。
根据临床表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分为遗忘型和非遗忘型,前者最为多见,主要以记忆力减退为主,可伴或不伴其它认知功能障碍,此型往往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后者以除记忆力以外的其它认知功能减退为表现,如语言功能、执行功能,注意力或视空间结构功能的减退,此型可发展为额颞叶痴呆,Lewy小体痴呆等。此外根据病程发展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分为进展型,随病程进展为痴呆;稳定型,认知相对保持稳定不变;另外则有一部分患者可好转恢复正常。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尚未达到痴呆严重程度,症状表现也有波动性,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轻度下降,下面列举一些主要的临床表现。
1 记忆损害:近事记忆困难,远事记忆力正常,主要表现为回忆词汇或物体的记忆障碍。
2 注意力障碍:表现为专注于某一事物的能力下降。
3 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减退:对新事物的理解和反应能力下降。
4 语言运用能力下降:表现为语言的理解、表达有障碍,有时可出现病人选不出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5 视觉空间功能障碍:如患者画几何图形,或搭积木试验能力下降。
而轻度认知损害是一种后天形成的认知损害,它没有显著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轻度认知损害不是以记忆等损害为特征,而是以失语或情绪障碍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