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1、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
95%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此症状。疼痛多呈刺痛、钝痛或刀割样痛,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
多数位于中上腹,也可位于上腹部,并向腰背部放射。前烦坐位或屈膝卧位可部分减轻疼痛。一般止痛剂无效。极少数患者全无腹痛而突然休克或昏迷,预后极差,为猝死原因之一。
症状2、恶心、呕吐
大多数的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在起病后都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生。而且还伴有吐出食物或胆汁,少数可吐出蛔虫等现象;但是要知道的是呕吐并不能使疼痛缓解。
症状3、发热
大多数的胰腺炎的患者有中等度以上发热,而且持续发热或逐日升高应怀疑有继发感染,如胰腺脓肿或胆管感染等症状点后是胰腺炎的症状。
症状4、黄疸
少数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轻度梗阻性黄疤,系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引起。若黄疽持续不退并加深,应考虑合并胆管结石。
胰腺炎是指胰腺组织所发生的炎性病变。可分为单纯水肿型胰腺炎及出血坏死型胰腺炎2种类型。后者病情凶险,合并症多,死亡率高。
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体,是消化作用最强的器官。它所分泌的胰液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在正常情况下,胰液在其腺体组织中含有不活动即无活性的胰酶原。胰液沿胰腺管道不断地经胆总管奥狄氏括约肌流入十二指肠,由于十二指肠内有胆汁存在,加上十二指肠壁粘膜分泌一种肠激酶,在二者的作用下,胰酶原开始转变成活性很强的消化酶。如果流出道受阻,排泄不畅,即可引起胰腺炎。
在正常情况下,族管和胆管虽然都经过一条通道流入十工指肠,但由于胰管内的压力高于胆管内的压力,胆汁不会反流入胰管内。只有当奥狄氏括约肌痉挛或胆管内压力升高,如结石,肿瘤阻塞,胆汁才会反流入胰管并进入胰腺组织,此时,胆汁内所含的卵磷脂被胰液内所含的卵磷脂酶a分解为溶血卵磷脂,可对胰腺产生毒害作用。或者胆道感染时,细菌可释放出激酶将胰酶激活,同样可变成能损害和溶解胰腺组织的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将胰液中所含的胰酶原转化成胰蛋白酶,此酶消化活性强,渗透入胰腺组织引起自身消化,亦可引起胰腺炎。
据小编了解,胰腺炎还是比较严重的,具体危害如下:
一、对消化系统的危害
无论是轻型胰腺炎或重型胰腺炎,消化系统各脏器均可发生变化,如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黄疸、肠麻痹、肠梗阻、腹膜炎、假性囊肿和腹腔脓肿等,较为常见,更是被大多数患者所熟知,本文不再赘述。
二、对心脏的损害
急性胰腺炎时心脏可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轻者仅有心率增快、心律不齐等表现,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及心跳骤停,偶然也可能发生心包炎或心包积液,甚至因心包压塞而致死。急性胰腺炎时心电图出现异常既有其本身的影响,也要考虑有无急性胰腺炎合并心脏病变存在,因此要注意病史询问及相应的检查,以便作出正确判断。鉴于急性胰腺炎时心电图异常较常见,对急性胰腺炎病人应常规做心电图检查,异常者则进行心电监护,并及时复查和随访。
急性胰腺炎早期症状
多数为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并多向肩背部放射,病人自觉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带感”。若为水肿性胰腺炎,腹痛多为持续性伴有阵发加重,采用针刺或注入解痉药物而能使腹痛缓解;若为出血性胰腺炎,则腹痛十分剧烈,常伴有休克,采用一般的止痛方法难以止痛。恶心呕吐发病之初即出现,其特点是呕吐后不能使腹痛缓解。呕吐的频度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水肿性胰腺炎中,不仅有恶心,还常呕吐1~3次不等;在出血性胰腺炎时,则呕吐剧烈或为持续性频频干呕。可有发热,黄疸等。发热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多一致。水肿性胰腺炎,可不发热或仅有轻度发热;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可出现高热,若发热不退,则可能有并发症出现,如胰腺脓肿等。黄疸的发生,可能为并发胆道疾病或为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所致。
治疗胰腺炎的常用药物
胰腺炎是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和休克等症状,病人是非常痛苦的,严重的病人还是需要进行手术的治疗,需要进行禁食和帮助胃肠减压,还需要服用抗生素和一些止痛药物等等。
在胰腺炎的治疗中可以用到的药物很多,如清胰利胆丸、清胰利胆颗粒、胰胆炎合剂、天普洛安、蒙脱石散、鞣酸苦参碱胶囊等;此外,还能能用到的给予抗胆碱药物阿托品、654-2、东莨菪碱、普鲁本辛,以抑制胰液分泌,宜早期反复应用。同时应给予制酸剂甲氰咪听呱200mg、4次/日,氢氧化铝胶、碳酸氢钠口服以中和胃酸、抑制胰液分泌。
此外,还可以用卡莫他特。本品为非肽类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纤维蛋白溶酶、凝血酶、补体第一成分酯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口服后作用于激肽生成系统、纤维蛋白溶酶系统、凝血系统及补体系统,抑制这些系统的酶活性异常亢进,从而抑制慢性胰腺炎的炎症,缓解疼痛,降低淀粉酶值;用于慢性胰腺炎急性症状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