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在生后的2-3天出现,患儿一般状况比较好,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黄疸可能持续3-4周,血清胆红素每天升高<85μmol/L,或者每小时<0.85μmol/L,这种情况下的黄疸是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主要是在生后的24小时之内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值已经达到相应日龄,以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或者每天上升超过85μmol/L,或者每小时上升超过0.85μmol/L。黄疸持续时间比较长,足月也大于两周,早产儿大于四周。或者黄疸退而复现,或者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34μmol/L,具备这些情况中的任何一项就可以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如果新生儿黄疸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则属于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查明原因,给予治疗。
1、黄疸症状出现较早,如果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肯定不正常。
2、黄疸症状发展很快。
3、黄疸程度重且长。足月儿2周不消退,早产儿3周不消退。
4、黄疸持续长时间后会退,之后又重新出现。
宝宝出现了以上情况极有可能是患上了病理性黄疸。爸妈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2周内严密观察黄疸的发生情况。观察时必须把新生儿放在自然光线下,如皮肤呈橘黄色、白眼球、四肢及手掌、脚掌已发黄,尿呈深黄色且能染黄尿布,大便色淡甚至发白说明黄疸已经超出生理性黄疸范围,应该立即去医院诊治。
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想要随时了解新生儿黄疸情况要用到黄疸测量仪。要测量新生儿黄疸值,现在都不需采血,只要将探头轻压宝宝前额,瞬间即可直接测定出宝宝皮肤组织内胆红素浓度,不用采血,方便患儿且无痛苦。
如已诊断为病理性黄疸,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且相对较安全的治疗方法是光疗,光疗可采用蓝光治疗,也可采用绿光治疗。光疗的机理是在蓝光或绿光照射下,改变儿童皮肤下方循环的血内胆红素结构,胆红素即可从大便和小便内排出,用此种方法降低胆红素水平。一般情况最好能到医院进行光疗,因为在光疗过程中需保温,另外可能需补充一些液体。现在有部分家长在家光疗,但需了解光疗过程中的一些护理知识,才可在家光疗,且在光疗过程中仍需监测胆红素。所以最好到医院,否则在家很难频繁监测胆红素。如光疗效果不佳,进行光疗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复查胆红素,水平未下降,达到换血标准时,还需换血治疗。所以如需光疗,已达到光疗标准的儿童,最好能到医院进行光疗。
病理性黄疸多久能消退,要看造成黄疸的病因。外科中肝胆管结石引起胆道梗阻,胆道扩张,这种病理性的黄疸一般在胆道炎症消退后就可逐渐消退。但在急性发作期,造成胆道完全梗阻,结石不能去除,炎症、水肿不能消退,黄疸会逐渐加深,造成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如果患者考虑为恶性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黄疸消退可能性不大。少部分病人如果为胆总管下段肿瘤,会有短期的波动性黄疸,但总体趋势是黄疸逐渐加深,并有陶土色大便;后期造成胆道完全梗阻,胆汁淤积,需要手术解除梗阻,黄疸才能消退。内科性的黄疸,包括病毒性肝炎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等造成的病理性黄疸,在保肝、抗病毒等药物治疗后会有波动,加重的趋势不明显,并且消退比较慢。
病理性黄疸对孩子机体的危害很大,应积极治疗。治疗不利或消极等待,会对日后多动症、抽动症、癫痫、小儿痴呆等脑部损伤性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病理性黄疸对身体的影响很大,首先造成患者的消化功能明显受损,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腹部不适、腹水、消化不良、消瘦,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黄疸可以产生体内胆汁淤积,毒素吸收,进入到肠肝循环,影响到全身内环境,患者会出现发热等细菌感染、毒血症症状。病理性黄疸对身体其他的脏器,包括脑、肾、心均会产生明显影响,最常见的有肝肾综合征。肝功能会出现严重异常,患者会出现肝大、肝硬化,甚至脾亢、消化道出血、腹胀,进而影响排尿困难、少尿、肾功能不全、肾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