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后一般有以下几种后遗症:
一、消化功能减退
因为胆囊有储存胆汁的功能,所以在我们进食以后然后就会大量的排出胆汁促进消化,但是胆囊切除以后虽然胆汁还会继续生成,但是却不能够迅速的大量排放,导致在有需要的时候量是不足够的,所以胆囊切除后的患者对于肉类以及油腻的食物会产生厌恶感。对于肉质和油腻的食物消化功能也下降了,稍微吃一点就会觉得消化不良会出现胃胀胃疼、嗳气等现象。但是在手术以后如果身体调理得比较好的情况下,消化功能可能会逐渐的恢复。胆管壁会逐渐的增厚来储存胆汁。
二、胆汁反流
在切除了胆囊以后不能够储存胆汁,对于胆汁的调节功能也会失去,所以胆汁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形成反流,进入胃部以后会损伤胃黏膜,所以患者非常容易出现胃病导致胃痛。会有口苦的现象发生。而且有不少的患者会出现轻中度的食道损伤。
1.手术后饮食
由于胃肠受到刺激,蠕动减少,肝脏功能受到抑制,胆汁分泌量降低,会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所以,术后1~2天,应严格禁食,宜用静脉滴注补充各种营养。第3天起可视情况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豆浆、藕粉、果汁等,随后再逐渐改为脱脂牛奶加甜面包、大米稀粥、豆腐羹、枣泥米糊以及面食类等。
2.在术后1个月内的饮食
应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禁食高脂肪类和煎炸食品。有人认为,“病灶”除去后,就可以改变过去的低脂肪饮食了,这是错误的。胆囊切除后,将失去调节胆汁排入肠道的功能,对脂肪的消化能力相应减弱。尤其是在短时间内要消化较多量的脂肪类食物,那是力所不及的,会造成腹胀、腹泻及消化不良等。减少脂肪类摄入,主要指不吃或尽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及油炸食品,也不宜吃各类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食品”。烹调尽量少用动物油,可适量增加植物油。菜肴应以清蒸、炖煮、凉拌为主,少吃炒菜,特别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这样就能减少对胆道的不良刺激。
1、消化不良:胆囊具有储存胆汁、浓缩胆汁的功能,所以在胆囊切除后,肝胆汁从肝内排出后却没有地方可以储存,只能排入肠道内,继而引发消化不良。
2、胆总管发生率升高:由于切了胆囊后,相继也除去了胆结石和息肉的可能,但是却有可能会引起胆总管结石。因为胆囊切了后无法起到浓缩胆汁的作用,而肝胆管中的胆汁酸浓度又无法的完全溶解胆固醇,长期如此就容易形成胆总管结石。
3、胆管损伤:胆囊切了会导致胆管损伤,而胆管损伤胆道外科中的比较疑难的并发症,同时也是胆囊切除后比较大的缺陷。
4、碱性反流性胃炎:由于胆囊切除后胆汁会依旧进入到肠道,但是由于缺乏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胆汁就会从十二指肠当中逆流到胃。胆汁进入胃部就会使胃中的细菌变多,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等。
危害一
当胆囊通过手术切除后就失去了非消化期胆汁蓄积储存功能,胆汁在平时会不停歇的直接排至肠道内,并没有消化期以及非消化期的明显区别,因此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也会造成影响。在手术后1-3个月内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腹泻等并发症,尤其吃了含太多脂肪的食物之后腹泻症状就会变得更严重,因此患者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
危害二
有些切除胆囊的人在术后两周之内餐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腹胀、胃胀等症状,但这些症状一般在手术后一个月左右就能慢慢的消失、好转。但也有少数患者术后几个月出现局部偶尔有针刺感,出现这种症状可能一样胆囊床和肠管以及腹腔组织发生轻微粘连牵拉有关。毕竟胆囊切除手术也是一种在肚子里做的手术,术后肯定会出现异常的症状,但是患者基本上都能适应手术后的生活。
1、做完胆囊切除之后,伤口都是需要恢复期的,只有做好护理工作,才有利于伤口恢复。首先,患者要注意护理好自己的伤口,在术后的第三天,看看伤口有没有结痂,如果有的话,要用双氧水和碘伏来清洗伤口。清理的过程当中,动作要轻柔一点,不要过于用力,保持患处干净和卫生,不要去按压和触摸伤口,避免感染。
2、由于天气的问题,有些患者身体比较油腻,做完做完胆囊切除后的第二天,就会自己去洗澡,这样是不可以的。如果胆囊切除术后伤口碰水的话,是很容易引起感染,严重的话伤口还会化脓。因此,患者胆囊切除后一定要注意,避免伤口碰水,如果伤口有瘙痒的情况,也不要去搔抓,这说明伤口是在修复当中,实在瘙痒的厉害,可以适当的用消毒水清理一下,这样有利于缓解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