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植物生理性病害具有突发性、普遍性、散发性、无病征的特点,可由各种因素引起,其中黄化、小叶、花叶等缺素症状,更为园林植物所常见,有的易与病毒混淆,确诊时需全面分析观察,其它生理性病害也应积极防治。
生理性病害“三性一无”:
1、突发性:病害在发生发展上,发病时间多数较为一致,往往有突然发生的现象。病斑的形状、大小、色泽较为固定。
2、普遍性:通常是成片、成块普遍发生,常与温度、湿度、光照、土质、水、肥、废气、废液等特殊条件有关,因此无发病中心,相邻植株的病情差异不大,甚至附近某些不同的作物或杂草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症状。
特点一:突发性
病害在发生发展上,发病时间多数较为一致,往往有突然发生的现象。病斑的形状、大小、色泽较为固定。
特点二:普遍性
通常是成片、成块普遍发生,常与温度、湿度、光照、土质、水、肥、废气、废液等特殊条件有关,因此无发病中心,相邻植株的病情差异不大,甚至附近某些不同的作物或杂草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症状。
特点三:散发性
多数是整个植株呈现病状,且在不同植株上的分布比较有规律,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环境条件,植株一般可以恢复健康。无病征生理性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征。
①高温防治:干旱浇水,大棚放风挡光。
②高夜温防治:露地难解,大棚可调。
③冻害防治:挡风,遮盖灌水,傍晚喷水,夜间点火生烟,树干涂白,林果根脖子埋土。
④冻旱防治:初秋控水控氮,冬季封冻水浇透。
⑤低夜温防治:露地难解,大棚可调。
⑥低地温防治:高垄栽植,地膜覆盖,膜下浇水,药物和生物菌肥促根。
⑦阴冷防治:高垄栽植,地膜覆盖,膜下浇水,药物和生物菌肥促根,夜间补光增温。
⑧强光防治:揭掉地膜。
⑨干旱防治:浇水。
⑩潮湿防治:高垄栽植,大棚放风排湿。
⑪氨害防治:氨态氮肥不与碱性肥混施,不要集中穴施,有机肥要发酵腐熟。
⑫硫害防治:露地工厂煤烟污染,无解。大棚不用生粪,不点火冒烟,及时通风。
⑬药害防治:合理配方,浓度适宜,不重喷,避高温。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环境条件不适应所引起的病害叫生理病害。引起生理病害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 肥分失调。
新叶和基干不长,植株下部叶片下垂,叶色发淡,是缺氮肥的原因, 应在生长季节中,增加施肥数量和次数,植株孕蕾少,不开花只徒长叶片枝茎, 瓦盆上出现青苔,是氮肥过多造成,应减少施肥次数和数量,在孕蕾期间忌用氮肥,多 施磷、钾肥。
缺磷、缺钾以及其他微量元素,也会使花丼失绿、枯萎。盆土表层和花盆边沿有白色结晶,植株叶片萎缩、腐烂、脱落,是施肥过量造成。 可先浇水溶解白色晶体,半小时后,再大量 浇水排除之。
(2) 土壤酸碱度不当。
由于土壤过碱 (北方)或过酸(南方)造成植株衰弱,叶片枯焦。
(3) 水分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