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作物真菌病害

农作物真菌病害的种类如下:

1、白粉病

在花、果、叶及嫩枝上覆盖白色粉状物,后期在白粉物上出现散生状针头大的颗粒,颗粒由白变黄,最后变黑,这类病害通称白粉病。

2、煤污病

在叶、枝、果实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状物,很易用手擦去,通称为煤污病。这种病害发生通常与蚜虫、木虱、蚧虫密切相关。

3、锈病

叶、果、枝、干上出现疣状、条状、毛状或毡状突起,后期常破裂,散出淡黄色、桔黄色、锈褐色或黑色粉状物,常称为锈病。

4、霜霉病

为害叶、果、嫩枝,以叶片最为明显,在叶片背面形成灰白色霜状物,霜状或稀或稠,叶片正面往往黄色,无明显边缘,常称为霜霉病。

5、白绢病

通常危害近土面的叶、茎、根颈,环境潮湿时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后期产生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期乳白色逐渐变黄变褐,常称为白绢病。

真菌大都具有主动性,是以孢子萌发形成的牙管或者以菌丝从伤口、自然孔口或直接侵入,高等担子菌还能以侵入能力很强的根状菌索侵入。

真菌直接侵入的典型过程为:

落在作物表面的真菌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牙管,牙管的顶端可以膨大而形成附着胞,附着胞以分泌的黏液和机械压力将牙管固定在作物的表面。然后从附着胞与作物接触的产生纤细的侵染丝,借助机械压力和化学物质的作用穿过作物的角质层。真菌穿过角质层后或在角质层下扩展,或随即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或穿过角质层后先在细胞间扩展,然后再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一般来说,直接侵入的真菌都要穿过细胞壁和角质层。侵染丝是菌丝的一种变态,穿过角质层和细胞壁以后,就变粗而恢复为原来的菌丝状。

1、噻菌铜(龙克菌):噻菌铜(龙克菌)在防治细菌性病害时,按照500700倍稀释喷雾或者灌根或者泼浇或者拌种、浸种,是防治蔬菜(白菜、黄瓜、番茄)、果树(柑橘)、果类(西瓜)、烟草、兰花、棉花和水稻等9大农作物12个细菌性病害的新型理想药剂。

2、噻枯唑(叶枯唑):对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有效。由于在水稻上登记时间超过30多年,水稻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抗药性,叶枯唑防治效果在不断地下降。由于登记企业过多,市场竞争无序,价格非常混乱,其已处于没落状态。

3、氢氧化铜:在水稻上未曾登记,在经济作物如蔬菜(黄瓜、辣椒和西瓜)、果树(柑橘、葡萄和荔枝)和烟草登记广泛,是常见的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的无机铜制剂。在花期和幼果期比较敏感,不可与酸性农药混用,宜单独喷洒。与春雷霉素的混剂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由于登记企业比较多,价格悬殊大,真假难辩,市场也极其混乱。

真菌病害与细菌病害从病状上很难区分,它们都有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相似病状。只有从被害作物病部所表现的不同病征来加以区分。真菌病害在被害作物病部可以看到明显的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征,病征实际是真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是区分真菌病害的重要标志;细菌病害在湿度大时可在病部出现大小不同的黄色或白色滴状菌脓,是细菌病害特有的病征,干燥后呈水珠状、不规则粒状或发亮的薄膜。

由于受发病时期和条件的限制,如果病征不明显时,可继续观察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同时也可将病样采回实验室,用清水冲洗干净后保湿使病征充分表现,再进行鉴定。对于一些特殊症状的病害,如由细菌引起的青枯病,可进行解剖检查,观察病株组织是否有特殊的病状表现,如维管束变色情况等进行诊断。

真菌性病害可以分为三类:

1、低等真菌

大多生长在水中或土壤中,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白锈病、疫病、绵疫病等。一般在低温(15-20摄氏度)潮湿的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2、高等真菌

主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斑病等。如:麦类赤霉病;花生黑斑病;葡萄、苹果、桃、瓜类、麦类、豆类、甜菜白粉病;棉花、豆类、瓜类炭疽病;苹果、梨黑星病;桃、杏缩叶病;瓜类蔓枯病;葡萄黑腐病、房枯病;苹果轮纹病、黑腐病、腐烂病、干腐病;葱叶枯病;茄子褐纹病等。病害以点发生为多,受害部位有较明显的边缘,而形成一定形状的病斑。

3、最高等真菌

引起的病害主要有黑粉病、锈病、纹枯病和立枯病等。如:禾谷类作物的黑粉病、腥黑粉病、粒黑粉病、叶黑粉病,梨、桃、苹果、葡萄、豆类、花生、葱、向日葵锈病,棉花、茄子立枯病。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形成点发性症状。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