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的美国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有机食品,《美国有机食品市场分析报告》预测,2014年有机食品销售额将达到420亿美元。 美国农业部于1997年首次提出了一套管理有机食品的国家标准,但是农场主和其他有机食品工业的从业人员强烈反对其中的某些规定,因为这些规定没有禁止将下水道的污泥用作肥料,同时允许食品中包含转基因和经过放射处理的成分。美国农业部随后撤消了这套国家标准。 2000年底,美国农业部颁布了新的有机食品国家标准。新标准规定,不使用杀虫剂、激素和抗生素;不使用放射线照射;不使用转基因等生物技术;为了提高环境的质量,必须保护土壤,善待家禽。上...
标准明晰,国家监管有机标识最广为人知的有机标识(Bio-Siegel)包括德国的“六角形有机标识”和欧盟的“星星有机标识”。它们都得到了专业消费者保护机构的多方好评。这两个标识的标准是比较一致的,其中德国的标识历史更久,不过其实已经被欧盟标识取代,但鉴于消费者对它的高度认可,仍然存留于市面上。两种标识都有明确的准入标准,并由国家进行监管。 至少达到欧盟标准协会标识有...[详情]
我国有机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 1、协调难度大。因有机食品的生产和销售需要多个部门和学科的配合,如农业、环保、市场管理、质量监督和栽培、植保、肥料等部门和学科,但是这些部门与学科之间悬殊较大,不能很好地沟通,导致协调难度大。 2、保障制度不完善。国内有机食品市场体系不规范,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假冒伪劣有机食品,破坏了有机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扰。 3、政府支...[详情]
2月10日,北极附近气温骤然上升了27℃;2月8日,格陵兰岛最北端的气温也升至0℃以上,暖如夏季。遥远北极的气温剧变引起了中国众多网友的关注,不少人联想到2015年末的北极异常升温引发超级寒潮南下影响我国。北极冬季气温升至0℃以上是否罕见?这次北极地区升温对我国又有何影响?北极冬季“发烧”至0℃是否正常?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分析数据显示,2月10日北极附近急剧升温,气温比正常水平高出大约27℃。除10日的异常升温外,格陵兰岛最北端的地面监测站8日也曾在短短12小时内,气温从-22℃骤升至2℃,暖如夏季,温差达到24℃。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气候预测室副研究员隋翠娟...
23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意思是说从此天气逐渐变冷,开始有霜。 虽然按气象学上的标准来说,须连续5天的日均温在22℃以下,方可称得上入秋。今天又有新一股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不过抵达我市还要再过几天,一旦抵达,我市才有望正式入秋。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林告诉记者,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不断入侵,暴雨和强对...[详情]
2015年6月13日,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北京cctv-7农影演播大厅隆重的召开了一年一度的“第四届国际食品安全峰会——捍卫舌尖上的安全”的会议,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希望能够为国内外有需求的地标性产品的生产、经销、检验检疫及食品科技领域相关企业和各级政府提供展示的平台,实现多元化合作,打造食品行业完整、安全、可追溯的市场推广体系。万众瞩目的《食品安全白皮书》全球首发仪式在峰会上举行。...[详情]
天气渐暖,手足口病即将进入高发期。今天上午,我国自主研发的手足口病疫苗(肠道病毒71型即EV71)疫苗完成了首次接种。这意味着,手足...[详情]
196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协调建立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加入WTO后,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逐步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