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造假的速度快得上火箭了。近日来,重庆、海南等多个地方食品监管人员在当地的农贸市场查获出了一批“糖精枣”。从三聚氰胺、瘦肉精到塑化剂,连最天然的大枣也能变成糖精做的了,消费者可谓是尝尽各种“化学食品”了。佰佰安全网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糖精枣的危害及辨别相关的安全常识,希望消费者能多学一些如何健康放心的吃的技能来防止问题食品毒害。
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似乎让消费者已经变得“习以为常”,可是万万没想到,连看起来再天然不过的大枣,如今在食品添加剂糖精钠的作用下,也摇身一变,成为化学食品“糖精枣”。食品造假人员的的手段可谓真是“高明”,但是为什么市场上会出现糖精枣?监管漏洞出在哪?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糖精枣不可能在一两天就完全消失,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分辨糖精枣的生活常识,来保证基本的安全。
什么是糖精枣?
糖精枣,顾名思义,就是用食品添加剂糖精泡制出来的红枣,那这种枣与天然的红枣相比,口感、营养上与普通大枣有何区别?吃后到底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哪些危害呢?……[详细]
过量摄入糖精的危害
糖精枣的危害,其实也基本就是糖精的危害。糖精的甜度是白砂糖的200-700倍,它不参与体内代谢,不提供热量和营养价值,因此可作为糖尿病人的代糖食品添加剂,按国家标准使用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我国明确禁止在鲜枣等瓜果中添加糖精钠,并且市面泡大枣用的糖精钠来源不可靠,也不好控制量,如果不法商贩大量使用劣质糖精钠甚至是工业糖精钠,就极有可能对消费者的肝脏甚至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糖精枣相关新闻链接:海口现大量“糖精枣” 多用添加剂浸泡而成
怎样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枣?
1、先要知道枣的成熟期
枣子的成熟期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大家最好在应季时节买枣子。果农一般在枣子青色时,就采摘上市。如果枣子全身比较红,且红得发紫,最好别买。此外,有研究显示,半红期枣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都要高于全红期的枣。因此,不管是从营养,还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青里带红的枣都是最佳选择。
2、五招分辨糖精枣:
1.看。正常大枣表皮无明显青红边界且颜色红亮,而糖精大枣表皮青红边界分明且呈暗红色;
2.摸。正常大枣表皮光滑,而糖精大枣外皮摸起来有些粘;
3.舔。用舌尖轻舔大枣外皮,正常大枣无甜味,糖精大枣有甜味;
4.尝。正常大枣尝起来清甜,糖精大枣尝起来齁甜发苦;
5.存。正常大枣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放一两天没问题,而糖精大枣在烫泡过程中细胞被破坏,极易腐烂。
为何会出现糖精枣?
1、监管漏洞出在源头 违法乱用添加剂
要做糖精枣,少不了糖精钠这种添加剂。糖精钠是一种可能存在致癌性的合成甜味剂,现在通过“糖精枣”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一些商贩之所以能随便购买到糖精钠,在于相关部门对其经营者没有明确的规定及监管。试想,如果有相关法规规定,糖精钠不能随便售卖给没有生产能力的个人,并对其售卖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试想,还有人会铤而走险吗?即使挡不了利欲熏心到极点的人,至少会很大程度减少糖精枣在市场上出现的机率吧?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有安全隐患的化学添加剂在我们的食品中潜伏,监管部门是得思考一下了。
2、黑心商贩为了利益 疯狂制造问题食品
据了解,我国今年5月24日实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糖精钠允许添加的范围并不包括新鲜水果,但低廉的成本是驱动商贩非法使用糖精钠的最大原因。糖精钠泡枣是属于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规行为。为了利益最大化,一些黑心商贩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妙计”来制造一些价格低廉,却卫生安全隐患重重的食品,这种情况自古就有,也不是一两天就能通过严厉的刑罚杜绝的,也许,除了法律制裁外,我们更期望,食品生产经营者,能发现自己的良心,想想自己的亲人朋友吃了这样的食品后会怎样,将心比心,守住食品生产经营的道德底线。
3、好的科研新品 被不法者违规乱用成危害品
一些科研人员为了一己私心,明知所研究产品具有毒副作用,如果落入不法者手中,会产生无尽的危害,仍然完成研发并致力推广,让消费者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可能摄入危害身体健康的食品或者食品添加物。当然,也可能是无心者间接作恶,一些科研成果倘若有限制或正确使用便几近无害,像防腐剂,本来是可以帮助延长食品保存时间的,但一经被黑心食品经营者滥用或无限制使用就会有害。
杜绝糖精枣出现 须从源头抓起
1、加强源头监管
为何本来没有什么危害的东西,到了一些人手里,就会变成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角?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只对出售、制造糖精钠等有害食品的的经营者进行监管处罚当然不够,而是需要从源头抓起。从生产、售卖这些带有潜在危害成份添加剂的始作俑者查起,严格规定其生产、销售制度,才能防止类似产品在街头商铺被随意买到,如此,维护食品安全才更有希望和成效,才能对乱用添加剂生产危害食品者产生强大的威慑。
2、监管部门主动出击 做好日常监管
据了解,这次糖精枣的发现,是监管部门主动出击查获的,令很多消费者举手称赞,更令消费者重拾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信心。也就是说,这次“糖精枣”事件,不再是消费者吃了问题食品出了安全事故后的“马后炮”,而是监管部门尽职尽责,主动出击,及早发现了问题食品,避免了数吨“糖精枣”戕害消费者。由此可见,监管部门恪尽职守,加强日常监管是多么的重要。
3、水果摊贩要自律 守住底线
从以前的违法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看出,为了眼前一时暴利做出不计食品安全、违反法律的事,是多么的愚蠢。因此,希望还没有被监管部门发现的类似糖精枣的问题食品商贩,能及早收手,悬崖勒马,为自己,为家人,守住道德的底线,合法经营,细水长流取得的财富才是最可贵的。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不能总靠消费者食用后出现安全事故才发现,监管部门应尽职尽在,在问题食品流通到消费者手里之前就发现。监管不给力,老百姓便难以吃得放心。希望海口监管部门的优良作风保持下去,也希望其它地区监管部门能够多多学习。
更多健康吃枣安全常识尽在本安全网站。
扩展阅读
责任编辑:胡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