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巴厘岛潜水戳破脚心 1月后去世
女子巴厘岛潜水戳破脚心 1月后去世
女子巴厘岛潜水戳破脚心 1月后去世
女子巴厘岛潜水戳破脚心 1月后去世
一次巴厘岛之行,竟成了28岁岚岚(化名)的死亡之旅!岚岚是泰兴媳妇,一个月前和小姐妹去巴厘岛自助游,潜水过程中被铁器戳破脚心,流了血。
岚岚没当回事,没有做任何处理,两天后继续下水。出现炎症和疼痛症状后,岚岚经10多天消炎治疗,病症得到缓解。岚岚又和小姐妹去杭州玩了一趟。回家后,其病情恶化,次日凌晨就被送入上海华山医院救治。
入院第三天,也就是12月6日,岚岚因感染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医生称,如果岚岚在巴厘岛发现被戳后,及时到当地医疗部门处理一下,很可能就是“一件小事”。
在中国三亚,也发生过多起潜水事故。湖北籍游客范先生的度假之旅痛失母亲。因在西岛景区潜水发生意外,范先生61岁的母亲医治无效当天去世。西岛景区、接待旅行社、游客等涉事各方因权责划分和赔偿金额等存在较大分歧,三亚旅游质监局今天介入调查调解。
8月2日,范先生一行7人在西岛景区购买了潜水项目的服务。“母亲平时身体很好,没有疾病。但潜水完上岸后不久就出现中风、呕吐等现象,送到医院后,经诊断为脑出血,当天下午3时许死亡。”范先生认为,西岛景区未明确告知潜水的注意事项,意外发生后未采取有效措施,因而需对事故承担全部责任,要求赔偿57万元。
对此西岛景区总经理助理袁运专表示,游客瞒报真实年龄,60岁以上人群是不允许进行潜水的。意外发生后,景区医务室第一时间派出医生予以救治,并及时联系海南农垦三亚医院。入院治疗期间,景区派专人全程予以服务,患者死亡后,景区也及时帮忙支付6000余元的火化费用。此事件上景区不应承担全部责任,但愿意给予该游客7万元的补偿。
潜水相对于其他普及的体育运动(如球类等)来讲,危险性还是比较高的。因此,最早的潜水不是作为一项休闲运动的,而只是用于工业和军事。因此,各类潜水组织参照工业和军事潜水的标准,研究制定了休闲潜水标准,来确保潜水的安全。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潜水课程,潜水店为什么会要求出示潜水证的原因。
1)潜水者个人的:这包括潜水者有不宜潜水的疾病(特别是有病是在学完潜水以后得的,可能因没有定期体检发现或者潜水时未意识到),不能很好地完成操作,潜水时身体状况不好,潜水超过限制等。可能造成的伤害有:反压没做好,耳膜破损;体内气泡;氮中毒,甚至死亡。
2)组织方面的:这包括从潜水员资格和经验审查,潜水计划安排,人数清点,潜伴制度,甚至应急计划等相当多的方面和细节,一般情况下,遗漏一些细节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几个问题同时出现就会有大问题,比如:有的潜水员还在水下,潜水船就开走了,事后却没有及时发现;潜导发现潜水员身体或能力不适合某个潜点,却没有制止等等。这些也都可能造成上面所述的危害。
3)自然环境的:这包括海流,海洋生物的伤害,海底地理状况(如被岩石卡住)等等,如果没有很好的预防和应对,轻则皮肤疼痒,重则丧命。
虽然,上面的危险确实很吓人,不过,如果按照课程学到的规则来做,是可以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的。这就好像开车,如果都严格按照规则开车养车的话,交通事故率会相当低的。 一个好的潜水员知道自己和周围的状况和极限以及什么情况下需要放弃或终止潜水。而一个好的教练或潜导知道危险所在,可以放弃自身的部分物质利益确保安全。
中国人现在有钱了,很快,全世界的海底都将塞满中国的潜水爱好者。泰国龟岛、马来西亚诗巴丹、菲律宾海豚湾、印尼巴厘岛、马尔代夫……这些东南亚的著名潜水目的地,如今已然变成中国人的天下。
然而有钱、会玩的中国人却常常在旅游素质上栽跟头。我们拥有世界公认的高智商,但这高智商却常以“小聪明”的形式愚弄着我们眼中傻乎乎的外国人,而更多的情况下,却是自己人。种种自以为聪明的游客行为、以及各种讨巧的商人手段已经开始充斥其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潜”规则。在这些潜水人的心里,也许早已忘了潜水员培训第一节课的内容——每一个潜水员,都应该是海洋的保护者。
那么要怎么才能保证潜水的安全呢?首先你要知道和拥有这些软硬件。
1.浮潜鞋袜
海岛沙滩的沙子大都很粗,里面有死珊瑚或者小贝壳的碎片很容易划伤脚。
在浮潜的时候,海底也会有礁石、铁皮等不明物体,所以把脚底保护好很必要。
而且出海的话,穿人字拖容易被海浪卷走,浮潜鞋袜更适合在海岛活动。
2.潜水衣
潜水衣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止潜水时体温散失过快,造成失温。其次潜水衣还可以保护身体不被礁石割伤,以及水母海葵等生物性的伤害,同时,还有很好的防晒效果,避免皮肤被晒蜕皮。
3.面镜呼吸管
如果你在浮潜或潜水之前,没有自备潜水镜,那得要用当地旅游团配备的,缺点是什么?一个字“脏”。面镜脏也没所谓,重要是呼吸管要放在嘴里的,所谓病从嘴里入,所以还是提前买一个比较好。
1.三亚潜店的“小聪明”
说起中国的潜水,不得不提三亚。作为“全球最大潜水目的地”,旺季的三亚,潜水者的壮观场面堪比奥运开幕式——一船船的潜水游客像饺子一样被下到海里,然后,不出几分钟便又被捞起来。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在最短时间里让游客上岸,让下一拨游客赶紧下水,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但按照国际规定,体验潜水要让游客在水底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不能草草了事,否则会受到处罚。于是,潜店们便动起了歪脑筋,想出了全球潜水界独一无二的办法——让游客主动放弃。
懂潜水的人都知道,随着下潜深度增加,水压会越来越大,所以,潜水员在下潜过程中,每下潜1米,都要做空腔平衡——一个类似濞鼻涕的简单动作,让耳朵里的压力和水压一致。如果不这么做,下到几米的深度后,耳朵内外压力差会让你疼痛难忍。这个简单的动作是无论潜水高手还是初学者都必须做的,也是在体验潜水之前,教练必须教给游客的内容之一。而三亚的不少潜店,为了让游客自己很快地提出放弃下潜,就有了这样一条“潜规则”——他们在教动作时含糊其辞,甚至根本不教游客做空腔平衡,直接就把游客带到水里,并且下潜速度很快,几分钟,最多10分钟,游客就会因耳朵疼痛难忍,主动提出放弃。
按理说,这类浮潜式的“体验潜水”应该让不会潜水的人感受到海洋的魅力,激发潜水的兴趣,但对于经过三亚式潜水的人来说,恐怕对大海留下的全部印象便是“耳朵痛”了。
2.中国潜水人的“小聪明”
有一部很震撼的纪录片《潜水十年》,是由海南电视台的一对夫妻拍摄的,他们用镜头纪录了三亚十年间的水下变迁:因为捕捞,因为过多游客的蹂躏,曾经美丽的海底,早已经变成了水下的荒漠。
国人的习惯,看到好的东西,总忍不住要弄起来带走。不过,在国外这么干,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比如在马来西亚,一旦发现你从海底带了东西上来,不论死的活的,一律罚款2万马币(约合人民币4万元)。
我有一个朋友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个海滨城市,那里的海岸盛产鲍鱼,并且允许捕捞。不过有个条件:不能使用气瓶潜水捕捞,只能自由潜水捕捞(就是不带装备、憋气的潜水)。这个条件,是为了保护鲍鱼——因为自由潜水能达到的深度很浅,在那个深度,几乎捞不到什么鲍鱼。
然而,我那个朋友在看到这条规则的同时,就已想到了解决办法——他先带着气瓶潜水,在深水区捞鲍鱼,但是不拿上岸,只是转移到浅水区放好,然后,上岸脱下装备,以自由潜水的方式,在浅水区大捞鲍鱼。周围的老外都被他的收获惊呆了,鼓掌叫好。这哥们就用这个方法将那片海域的鲍鱼捞了个干净,冰箱里放不下了,剁成馅包饺子——鲍鱼馅的饺子。还好,不是全世界的潜水员都这么聪明,否则,全世界的水域都要变成三亚那样了。
3.潜水的正确姿势
就像陆地上的游客一样,在海底,也很容易辨认出中国人来——我们往往成群结队,手里拿着最新最昂贵的相机,在海葵、海扇、珊瑚前面排着队,拍摄“到此一游”的照片。
跟在陆地上不一样的是,在水下拍照片,需要更好的稳定和平衡,如果你中性浮力掌握不好,拍照片就容易踩到海葵、折断珊瑚,最后留下一片狼籍。我们总是要拿照片来向别人炫耀:看,我看见过这个。而真正的老潜水员,其实很少拍照。我曾遇到过的一个英国小伙子,潜遍了全球,跟我一起潜水,他只是发现目标,提醒我拍照,我问他自己为什么不拍,他说:“一条鱼不需要拍摄自己在水里的生活,我就是一条鱼啊!”
给潜水的朋友一些基本的建议:
参加正规的潜水培训和学习。全球有两大潜水机构:PADI和CMAS,多数人选择PADI,PADI的“开放水域潜水员”(圈内称“开水员”)训练只需要4天时间,经过这4天的训练,你能学会如何安全地享受潜水乐趣,并且获得全世界通用的潜水资格。更重要的是,你会学习保护海洋。
在你没掌握比较好的中性浮力之前,不要着急带相机下水;出海潜水,往往空间狭小,这个时侯更应该遵守秩序;时刻记住,潜水是有危险的,一定要听从潜导的建议和劝阻,他们不是服务员,而是专业人士;在水下拍照的时候,要想到别人也和你一样需要拍照;不要轻易触碰水底的生物,为它们好,也为你好:很多生物是有危险的,即使它们看起来很漂亮。
采珠勿惊龙,你可以在水底下撒欢,但是不要惊扰到海底的动物们才好。同时,也要做好自我保护,别以为潜水只是一件轻松的休闲活动而已!
汇总各类安全问题知晓平安生活之道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