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低龄动画片又惹事
国产低龄动画片又惹事
国产低龄动画片又惹事
国产低龄动画片又惹事
又是这样一则令人“见怪不怪”的新闻,又是几个孩子的伤害事故,又是因为模仿了国产动画片情节。。。早前几年前,国产动画片受到低龄观众热捧之时就爆出了多起儿童模仿动画片情节火烧、锅打、捆绑同伴的伤害事故,如今情况不仅没好转,反而更厉害了。
汉中西乡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郑鲁玉说,近期他们接到了多起儿童意外伤害的案例。
“是她妈妈送来的,小女孩5岁,送来的时候鼻子和右脸都被锯开了。”郑鲁玉说,经过了解才知道,当时女孩的妈妈在屋里做饭,小女孩和10岁的姐姐在院子里玩耍,不知怎么的,姐姐就翻出了一把电锯,“学着光头强(国产动画片《熊出没》中角色)在妹妹脸上锯了过去。”
郑鲁玉说,小女孩的鼻翼和右脸都有很深的伤口,而且由于是电锯锯伤,伤口不仅不整齐,还有缺损,他们经过清创缝合,但伤口仍坑坑洼洼的,“将来愈合了也会留下很深的伤疤。”
而就在去年8月暑假期间,他们还曾接诊了一个10岁的小男孩,也是用电锯将自己脖子锯伤,“就差一毫米就切到颈动脉了,当时我们都能看到颈脉不停地跳动。”
热门动画片《熊出没》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光头强为了对付两只狗熊,改装了风扇。2014年7月2日,徐州7岁的男孩琪琪(化名)看了这一情节后,趁着家人睡觉的时候,用工具拆下家里的电扇外罩,接通电源,没想到整只手被绞进了高速旋转的扇叶……
2013年,就有两个连云港的小孩模仿动画片中的情节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被严重烧伤的8岁冉冉和5岁浩浩兄弟俩,在当地爱心志愿者和天使妈妈基金的帮助下,乘救护车从江苏连云港送抵北京入院治疗。据了解,导致两兄弟受伤的原因,竟是他们在玩耍中模仿动画片里灰太狼烤羊肉的情节,被同村另一名9岁男孩绑在树上点火所致。
多年前国产低龄向动画片刚刚开始火起来时就有人提出,这种内容中充斥着明显暴力、凶杀的情节非常不利于儿童成长,更不应让儿童观看。然而介于某些原因,这样的声音被掩盖住了,然而类似的伤害案件却无法掩盖。
国内大部分低龄向动画片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暴力、凶杀甚至色情、拜金内容,极其不利于儿童成长,并且很容易让孩子们建立错误混乱的三观。前不久法国已经禁止播放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原因是会导致儿童智商降低;按照美国的电视分级制度,《熊出没》这种充斥着爆炸、电锯、打斗等暴力情节的动画片应该归类为TV14级,即不适合14岁以下儿童观看。
1.竹节棍
竹节棍,顾名思义,是因形似竹节而得名啦。最开始这套玩具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大家都以为这仅仅是一款简单的异形拼搭积木而已,直到有高人用同样的材料拼插出各种坚固的巨大模型
玩这个玩具是种看图拼搭的过程,特别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套玩具的精髓在于这个卡榫原理,古时候没有钉子的时候,建房子都是用这个原理,并且非常牢固。据说日本将这个技术用得炉火纯青,所以这个经常地震的国家很多木质建筑都保存得很完好,就是这个原因。
让孩子远离电视,远离动画片不仅是对孩子的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
1.家长怒斥:暴力、脑残又低俗
宣扬暴力。
“狼”们和“熊”们有多种“暴力”行为,打、撞、碰、淹、烤、烧、熏、喷、电、枪射、绳子吊、车碾压……
宣扬生命的“不死”。
狼们从天上重重地摔下来,“啊”的惨叫,然而,没死;熊们被猎枪射来射去,子弹呼啸而过,然而不会死;光头强更是经历了无数种“惨无人道”的“酷刑”,总“不死”……
宣扬“恶俗”的社会伦理。
比如把“灰太狼”设计成“怕老婆”;“果宝”们被打得“果浆遍地”、鲜血淋漓,再配上社会化和庸俗的“台词”……
有人曾经统计,《喜羊羊》中,灰太狼被平底锅砸过9544次,被抓过1380次,喜羊羊被煮过839次,被电过1755次。《熊出没》曾在十分钟的时间内,爆粗口21次,其中包括“见鬼”、“臭狗熊”、“去死”、“笨蛋”等用语。
2.无意模仿致儿童受伤害
儿童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总是充满想象和幻想,对于他们不懂、不理解的事物,常常按照自己的幻想和想象去解释、去理解,因此儿童在遇到不理解的事物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引导而建立起对该事物的认识。
儿童在生活中总是喜欢追逐、嬉戏、打闹着玩,捉迷藏、模仿大人做的事情,有时还搞一些恶作剧,这都是儿童的游戏、娱乐心理。这也决定了许多在喜剧效果包装下的暴力内容能引起儿童的特别注意。
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崇敬,是人类一种高尚的心理状态,它可以引导人们通过对英雄人物的熟悉、了解来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因此,他们喜欢动画片里塑造的一个个英雄形象,并且会乐于去模仿这些心目中的英雄的行为。
3.动画片暴力内容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1.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动画片正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儿童传播各种社会价值观念,包括家长不赞成的社会价值观念。
2.对自我感情调节的影响
由于儿童参与的欲望很强烈,在观看动画片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想象成为片中的主角,并随着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而动。这就导致了一些儿童在动画片中的主角通过暴力而得到解脱时,儿童自身的焦虑和烦闷也得到了一种宣泄。
然而这种宣泄可能使得儿童在再次遇到情绪低落时想到借助暴力或者视觉刺激的暴力来宣泄,从而得到自身的满足。这样的一种感情调节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不成熟的,而且对于儿童自身性格的养成也是不利的。
类似的低龄向暴力动画片在国内遍地开花,这其中深层次原因恐怕难以说清也并非我们百姓所能左右。然而为了自己孩子的将来和社会的未来,一些责任还是要劳烦父母来背负,即便负这些责任本不应是我们的工作。
汇总各类安全问题知晓平安生活之道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