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职高生一起“混”就不安全了?
和职高生一起“混”就不安全了?
和职高生一起“混”就不安全了?
近日网上一则《不要与职高生混在一起》的短信广受关注,根据知情人透露,这是浙江省一中学德育处发给学生家长的一则短信,在短信中写到“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以防上当受骗或被欺负”的语句,这满满的优越感和对职高的歧视跃然于屏幕,令人感到一阵阵作呕。
“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以防上当受骗或被欺负。”这句话出现在1月25日浙江省海盐县行知中学发给学生家长的一则短信通知中,与“走路时放慢速度”等温馨提示同时出现,落款是“行知中学德育处”。
短信截屏
25日当晚,有网友在微博上贴出这条短信截图,这位网友表示“短信里的言论严重伤害了我们职高生的感情,希望能通过发微博的形式让更多人知道这一情况,并要求行知中学道歉。”
通知发出的当天深夜,备受争议的海盐县行知中学在其官方微博上发表了道歉信息:“我校校讯通知中关于明日学生返校的内容,其中涉及职高学生的言论和措辞严重不当,伤害了职高学生的感情和职业学校的声誉。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并诚挚地向职高学生、家长及职业学校道歉。我们将引以为戒,吸取教训。感谢各位网友对此事的关注,并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
这事后诸葛亮能有多大的效果,恐怕家长、学生心中都有杆秤。无论是行知中学的学生、家长还是被伤害的职高学生、家长都不希望看到教书育人的学校和老师在平时就带着有色眼镜和等级差的世界观教育学生,尤其是三观正在建立阶段的中学生。
更多校园暴力发生在同学间
不过为何学校会放出这种荒谬的发言呢?有两方面原因恐怕是必须要提出的:第一,相比一般中学或重点中学,职高等学校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数量比较多;第二,作为普通中学学校一方,将祸水泼向其他学校有助于维护自己形象。
早已有众多人对校园暴力问题的蔓延提出过各种意见,诸如学校中本身存在的老师偏袒某种学生导致了纵容和暴力;学校主动忽视某些学生群体致使学生无法无天;一部被网友吐槽为《未成年人渣保护法》的法规;以及被网友爱称做“透明”的警方。。。
更多校园暴力发生在同学间
随便在网络上搜索都能得到多如牛毛“教育专家”“心理教授”的解答,而仔细的朋友都能梳理出一条主线:无论解答如何,终归都他们都将校园暴力的黑锅丢给了“教育体制”与“司法体制”。谁都知道,修改法律和教育本身是需要严格考证、紧密推敲的,这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在这些时间中发生的校园暴力,这些提意见的“专家教授”们是不是应该负责呢?
现在校园暴力问题不仅呈现严重爆发态势,而且更令人感觉不幸的是校园暴力问题还处于学校懒得管、警察没法管、家长管不了的尴尬局面,在这个谁管理都被掣肘的领域,目前来说恐怕除了交给学生自己,谁都不好处理。
1.战术防身笔
战术防身笔来源于国外,早期被设计出来的初衷在于国外对于防身器材的法律法规的限制。它不仅可以用来写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被广泛使用。此外可在遭到侵犯的同时用于临时打击敌人。对敌人的身体等造成一定的创伤。
忍气吞声只会带来更多更重的欺辱,从小就只会隐忍,长大后定不可收拾,还有可能由于心理崩溃引发严重的反社会反人类倾向,极端危险。
1.女孩多为受害对象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介绍,美国曾经做过一个研究,该研究调查了3000名儿童,结果发现,女孩到10岁就开始觉醒,并且特别有自我意识。与同龄男孩相比,她们显得压力更小。但是,一旦她们进入青春期,情况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女孩在这个阶段会认为,跟男孩比,自己没有多少能力,对生活也没有多少期望,对自己不满意的女孩高达70%以上。
“她们遭受着自信心跌落的痛苦,她们容易通过自己的外表和获得男孩的好感来寻求解脱痛苦,而不是通过学习。”孙云晓说。
“女生之间闹矛盾的原因要不就是谁在谁背地里骂谁了,或者就是两个人抢一个男的,或者就是谁惹了谁的姐妹,我要去打你,姐妹义气。”刚从兰州一所初中毕业的林雨说。
2.城乡结合部多发
专家指出,校园暴力事件大多不会发生在太偏僻贫穷的地方,也不会在经济很发达的地方,而是城乡接合部或者一些小城镇。
城乡接合部聚集着大量的从农村出来的务工人员,由于生活的压力,这些人通常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成长,这里的很多孩子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
而一些城镇还聚集了大量撤点并校后来城镇住宿的中学生。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到外面打工了。他们日常生活在学校中,周末回家时面对的是缺少教育能力的祖父母。陕西华阴市一所镇中学的郭老师说,“同一个村子的人开着一个破的农用三轮车一起来接,车上坐的都是老人。”寄宿制导致学生更脱离家庭,也使得孩子之间朝夕相处,产生摩擦的几率更大。周末被接回去的孩子完全处于放养状态。
3.2015年校园暴力处理结果盘点
校园暴力分布图
1.初中生 42.5% 2.高中生 32.5%
3.大学生 15.0% 4.职校生 7.5%
5.小学生 2.5%
校园暴力的成因
1.日常摩擦 55.0% 2.钱财纠纷 17.5%
3.情感纠葛 15.0% 4.偏激心理 7.5%
5.其他15%
校园暴力处置结果
1.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为72.5%;
2.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为27.5%,且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罪名判罚居多
数据分析和事实证据全部证明,职高生和所谓社会闲散人员并非校园暴力的主要来源,某些学校将自己管理无能的黑帽子强行扔给社会更是无良不负责任之表现。
汇总各类安全问题知晓平安生活之道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