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百余元一盒的降糖保健食品,成本其实不超过两元,开始服用时降糖“效果”很明显,是因为非法添加了格列本脲等西药成分,长期大量服用会损害肝、肾功能甚至死亡。
售价百余元一盒的降糖保健食品,成本其实不超过两元,开始服用时降糖“效果”很明显,是因为非法添加了格列本脲等西药成分,长期大量服用会损害肝、肾功能甚至死亡。浙江台州警方近期侦破一起特大制售假降糖保健食品案,摧毁了一个集原料采购、制作、包装、分级销售的全产业链犯罪团伙,扣押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降糖保健食品10万余盒,查证已售出有毒有害降糖保健食品4200余万盒,涉案金额高达16亿元。
犯罪嫌疑人李某是这条地下产业链的源头供货端。因家人多在医药公司工作,李某想到通过医药公司批发西药转卖赚钱的主意。在没有许可证和执照的情况下,她挂靠到一家药品批发公司,购买到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硝苯地平等西药,并通过微信销售这些西药。
安徽亳州人张某是李某的主要买家之一,他以市场批发价从李某处买到西药后,并没有将其立即销售,而是把收到的西药片拆开,用粉碎机打成粉末,再加入淀粉稀释做成西药粉。“作业的环境很差,加淀粉直接用手抓,没有任何卫生措施,家里、仓库里放的都有粉碎机,粉碎完的药粉直接放在地上的桶里。”办案民警回忆现场情况时说。
在相关网络销售平台治理部门的协助下,警方斩断了这条假降糖保健食品产销链,抓获14名犯罪嫌疑人,捣毁非法生产窝点4处,扣押西药原料72箱共1吨、尚未销售的成品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降糖保健食品120余箱等。
在本案中,一些药品销售部门的监管漏洞导致大批处方药流入非法交易市场。药品原料供应商李某明知去医药公司批发西药需要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但她都没有,便联系上河南一家有备案的药品销售公司,使用对方寄来的相关证件的复印件,轻易地从医药公司的销售员处买到了大量西药。
办案民警介绍,由于犯罪嫌疑人频频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给警方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例如本案中的销售商杨某反侦察意识极强,他使用的微信号是从网上购买的,手机号是网络电话,租房、办理银行卡也从不用本人身份证,收货的仓库位于其租住小区对面小区的地下停车场,货车送货每次直接送到地下。
办案民警表示,当前各个部门已经加大对各类假保健食品的查处力度,当务之急是要规范保健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渠道,积极利用各类网络销售平台的大数据功能,增强对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监控能力。
佰佰安全网提醒:接二连三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在公众的视野内,所以,为了自己和亲人的身体健康,请多来佰佰安全网学习一些食药安全知识,掌握对食品好坏的甄别和筛选。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罗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