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9岁女生小张在乘坐滴滴快车时,由于未能及时支付到账,竟遭滴滴司机私信侮辱“你要是付不起钱,咱俩睡一次”等,小张称该司机共发送了四五十条辱骂信息,甚至还把她的手机号公开到微信群里,称是“卖淫人员”,随后小张接到好几个骚扰短信和电话。接到小张投诉后,滴滴平
近日,19岁女生小张在乘坐滴滴快车时,由于未能及时支付到账,竟遭滴滴司机私信侮辱“你要是付不起钱,咱俩睡一次”等,小张称该司机共发送了四五十条辱骂信息,甚至还把她的手机号公开到微信群里,称是“卖淫人员”,随后小张接到好几个骚扰短信和电话。接到小张投诉后,滴滴平台回复说会将司机封禁30天,罚款500元,而事件在网络上一曝光,滴滴平台改口表示将处罚措施从封禁30天升级为全平台永久封禁,并赔偿小张200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该滴滴司机多次发送有侮辱性的信息,包括含“陪睡”字眼等,并公开诽谤小张是“卖淫人员”,对其生活和名誉造成很大影响,明显已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2016年7月,国家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七部委公布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从国家法规层面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其中第四章对网约车经营行为做了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当保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权益;平台应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安全运营等方面的岗前培训和日常教育等。据此,乘客权益遭到侵犯,平台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同时笔者也不得不怀疑平台是否对司机开展过有关岗前培训和日常教育。
表面上,事件起因是女乘客支付慢了而遭到滴滴司机“报复”,而问题的根源还是在网约车平台的管理上。笔者不禁想四问滴滴平台:
网上支付系统是否合理?
拖欠车费,乘客有过错,但这不是权益遭受侵犯的理由。按照滴滴的规则,若乘客在24小时之内未支付费用,司机可以通过平台短信提醒乘客。也就是说如果乘客不付钱,要靠司机自己去催讨。如果乘客换手机号了呢?这种模式难免会出问题,作为服务平台,要保护司机和乘客双方的权益,让支付过程更规范合理有利于避免矛盾。
对司机是否按规定进行审查和管理?
网约车管理办法对司机的驾龄、有无犯罪记录等有明确规定,那没有明确规定的呢?比如司机的为人、工作态度、法律意识等,平台是否有审核环节,只有通过审核才能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平台又是否按照规定对司机进行过培训和教育?滴滴应当反思一下。
处理结果为何前后迥异?
接到投诉后滴滴客服回复会将司机封禁30天,事件在网络一曝光又改口“全平台永久封禁”,在公众前后的两面派做法令人无语,可见社会监督的必要性。
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集聚在此,能否保证它们的安全?
滴滴平台掌握着数以万计的驾驶员和乘客的个人信息,并且数量还在增加,必须有所措施来保护这些个人信息的安全,而不是让这位滴滴司机公开乘客手机号码进而造谣诽谤!如果这些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不止滴滴,不止网约车平台,还有很多的网络服务平台,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暴露着各种问题,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规范和完善。望服务平台能不光着眼于利益,同时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
佰佰安全网提醒:加强防范心理,防人之心不可无;采取有力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危险靠近的机会。想了解更多女性外出安全常识,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黄淑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