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分界镇开绿村年仅13岁的康康(化名)正面临这样的考验:父亲卧病在床、母亲一走了之,这个家只能靠他柔弱的双肩支撑着。
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如果顶梁柱倒了,这个家也就塌了。眼下,泰兴市分界镇开绿村年仅13岁的康康(化名)正面临这样的考验:父亲卧病在床、母亲一走了之,这个家只能靠他柔弱的双肩支撑着。
几经辗转,记者来到了泰兴市分界镇,这两间瓦房是康康(化名)父子俩临时的家,趴在床上的男人叫汪凤林,是康康的父亲。每天,康康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先帮父亲换纱布,然后准备晚饭,喂给父亲吃。忙完这些,康康才能开始做作业。因为不能下床,康康还要帮父亲处理大小便。
汪凤林今年52岁,自幼命运多舛。两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七年前,父亲撒手人寰。靠着一门雕刻手艺,汪凤林不但养活了自己,还娶了一位河南女子。就在妻子怀孕期间,汪凤林患上了哮喘。虽然一直坚持治疗,可病情却不见好转。慢慢地,汪凤林的哮喘严重到了随时需要喷药、防止窒息的程度,家里也为此欠下不少病债。在儿子两岁那年,妻子离开了这个贫困的家、再无音讯。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2015年,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汪凤林的臀部突然长了个东西,因为带孩子,他一直拖着没去医院,谁知某一天,双腿无法动弹,汪凤林被紧急送到了当地医院,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他的臀部有好几处瘘管,当时我们在给他换药治疗的时候,止血钳升进去,发现他里面的组织都分离了,里面全空的,我们一直在劝他去上级医院做手术治疗,我们这边也没有特别的好办法。”泰兴市分界卫生院医生周志勇说。
辗转了多家医院后,最终,汪凤林被上海一家医院确诊为骨髓炎。医生说,通过手术,有治愈的可能,但是30万元的手术费让汪凤林犯了难。无奈之下,汪凤林只得选择中断治疗、回到老家。“去年兄弟姐妹们借了八九千元钱到南京军区总院去,住院了11天,用了6000多块钱,回来只报销了2000多块钱,哪里有这个钱,大病报销就这么一点。”
汪凤林的邻居杨克志说,因为生病到处借钱,汪凤林也没法还钱,现在住的房子也是亲戚的。而从那以后,13岁的康康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
“他这个孩子可怜啊!上学又没得吃,靠人帮忙,离学校又远,有村民向南顺带下,不然就自己走,脸上都通红的回来,他又不能动,经常在家哭,没得办法。”汪凤林的邻居汪淑芳说。
“我白天自己上班,我家女儿我都照顾不了,都照顾他和孩子,每天我来看到他这样子我都难受,但是我又拿不出钱给他治,我每天想到他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妈妈死的早,爸爸七年前就走掉了,没有人照顾他们,小孩又没能力抚养他,我们经济上也帮不了他。”汪凤林的妹妹汪雪珠说。
在老师眼里,康康是个懂事、孝顺、上进的好孩子。为了帮孩子一把,校方为他申请了特困生补助,减轻他家里的负担。
当地村委会也及时帮助康康父子申请了低保。对康康来说,父亲在,这个家就在,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好心人帮帮父亲。“我希望爸爸好起来,好起来去上班,赚钱,陪我玩,送我去上学,不需要我姑姑为我累了。你觉得姑姑很辛苦是吗?是的,辛苦哪呢?姑姑天天起早贪黑送我到爸爸这来,给我洗东西什么的。所以她很累,天天都头疼,都瘦一圈了。”
汪凤林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孩子抚养成人,将来能够上大学,能自己生存,立足于社会。
为解这个家燃眉之急,我们先帮忙申请了一笔“小范帮帮团”慈善帮忙救助专项资金。
佰佰安全网建议:政府应加大对此现象的监督,以防孩子遭受更大苦难。更多儿童知识尽在佰佰安全网站安全常识栏目!
责任编辑:黄淑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