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自2016年12月下旬以来,珠海市受上游来水减少和东北季风增强的影响,潮位整体持续抬高,咸潮逐步加强。那么,什么是咸潮?咸潮对人类的间接影响有哪些呢?今天佰佰安全网就来与您讨论下有关咸潮对人类危害的相关海洋灾害小知识。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降水少是主要原因
由于2003年全流域降雨比多年平均减少2成以上。广州市番禺区沙湾水道上游西江流域减少6成,加上2004年入冬以来降雨锐减,导致南粤各地江、湖、库水位急剧下降,2005年咸潮发生时广东省30座大型水库总蓄水量为11048.4百万立方米,比干旱的2003年同期减少3363.6百万立方米,减幅为23%。降雨减少导致江河流量严重减少,2005年初西江高要站的水位为-0.06米。珠江上游少雨,源水水量减少,下游则受海水潮汐影响,形成咸潮。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
珠江无序挖沙
整个珠江口的年平均沙量是8000万吨,这个数字是包括悬浮在水里的泥沙的,而沉在河底的粗沙只占总量的5%~6%,人们挖走的泥沙部分都是粗沙,而且开采量已经连续15年超过了8000万吨,这就把历史上积存的河沙也挖尽了,而且上游的泥沙不够补够补充已被挖走的河沙。
在200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河段约有100多艘非法采沙船,导致河段已基本没有河沙;没有河沙河段正沿着大江大河自下溯江而上;过量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切,引发咸潮上溯。
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蔓延
海平面上升与咸潮之间的关系引人注目。在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等13个单位、100多位科技人员历时8年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会上升30厘米。该研究小组一位研究员说,如果疏于防范,珠三角这一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将遭受更为严重的洪水、风暴潮、涝灾和咸潮的袭击,面临“被淹”的危险。
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加剧咸潮的严重
南一带沿海地区随着经济急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长,生产和生活用水急剧增加,导致江河水流量减少,这使当地咸潮入侵日益增加。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的水体中,氯化物含量应不超过250 毫克/升。当河道水体含盐度超过这一标准,就不能满足供水水质要求,影响城镇生活用水、工业供水及农业灌溉。
威胁身体健康。海水的氯化物浓度一般高于5000毫克/升,当咸潮发生时,河水中氯化物浓度从每升几毫克上升到超过250毫克。水中的盐度过高,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老年人和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人群不宜饮用这类水。
加剧工业生产用水短缺。水中的盐度高还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锅炉容易积垢。在咸潮灾害爆发后,生产中用水量较大且对水质要求严苛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产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其中一些企业甚至不得不面临停产。
推高地下水和土壤的盐度,威胁农业生产和植物生存。例如,柑橘和柠檬对氯化物的忍耐度较低,浓度超过几十毫克/升的水就会对其造成危害。而发生在广州的一次咸潮灾害中,尽管当地一些水沟里蓄有少量水,然而它们附近的田地却龟裂着。这是因为,咸潮导致沟里的水咸度过高,而如果农作物“饮用”这样的水,不久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掉。
目前对咸潮灾害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建立咸潮实时监测和预警机制、采取上游水库调水压咸措施、咸潮间隙“偷淡”抽水和蓄水、适当提高水厂取水的咸度标准等工程措施。从珠江三角洲咸潮灾害的主因出发,其不是调水压咸等短期工程措施所能完全解决的。
要从根本上消除咸潮灾害,关键在于尽可能恢复其河流水环境的自然调整与动态平衡,使自然平衡成为主导演变因素,控制过度的人为干预如大规模采沙活动,使河床由现在的普遍侵蚀转变为普遍淤积,恢复河口地区稳定的淤沙、输沙功能,才能阻止河床继续下切的趋势,才能阻止咸潮继续向上游发展的的趋势。具体可采取以下长期防治对策:
1、 加强全流域综合治理及河道采沙管理
全流域综合治理包括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和中下游的采沙管理。增加流域中上游的森林覆盖率,保持植被良好,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从而增大枯水期上游来水量;加强中下游河道采沙管理,通过河道和海滩非法挖沙的立法建设、建立严格的采沙许可证制度等,保证合理比降, 阻止河床非自然平衡下切,增大咸潮上溯的阻力,减小咸潮入侵影响。
2、 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从长远来看,解决咸潮对海边城市的影响,必须立足于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内用水量急剧上升,并由此带来排污量增加,水污染加重;再加上城市供水工程分散,水源地布局不合理,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势必加剧上游径流的用水压力,从而加大了咸潮上溯的纵深和广度,因而必须进行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开展城市群供水规划建设、调整城市供水布局等,保证各行各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建设节水型社会
城市水资源总量短缺,靠水库调水压咸等工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是简单地用行政的办法去节水,而是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生活活动对河流水资源的过度获取和低效利用,从根本上减缓咸潮灾害影响。
因此,佰佰安全网提醒在咸潮来临前要及时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广大群众也应注意节约用水。
责任编辑: 陈淼琪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