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围湖造田有哪些利弊?

我国曾经的做法是围湖造田,在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发展粮食生产,盲目地围垦实际上是不可取的。生态环境的长远影响比短期内的粮食增产更重要。那么,究竟围湖造田有哪些利弊?如何解决围湖造田问题?下面佰佰安全网就来给您讲讲相关的生态破坏小知识

什么是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是指将湖泊的浅水草滩由人工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活动。围湖造田是过度围垦往往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

为什么会有围湖造田现象?

围湖造田,是中国历史上“古已有之”的事。自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统治者为了缓解人口增加的压力,都提倡围湖造田,与水争地。土里还有新鲜的螺蛳壳。

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提出“大跃进”,湖南省对洞庭湖围湖造田进入一个高峰期。大批农民迁移到洞庭湖区,围湖造田,建立了许多大坝,围堵洞庭湖湖水,使得历史上的“八百里洞庭”变成“三百里洞庭”。

各个时期原因有不同,但主要由于人口过快增长,粮食供不应求,因而大量开垦、围湖造田,以解决粮食危机。

围湖造田有哪些利和弊?

利:增加土地面积,对于缺少田地的地方,为农民创造了新的耕地和新的居驻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生产资料,为人民生活提供了新的基础条件。

弊:首先,围湖造田加快了湖泊沼泽化的进程,使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地表径流调蓄出现困难,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其次,围湖造田过度围垦往往会损害湖泊自然资源,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围垦使水禽赖以生息的大片芦苇、荻丛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健闸使江湖隔断,洄游、半洄游鱼类的游动通道受阻,破坏了繁殖、肥育的生态条件,使湖区水产资源受到极大损害。

围湖造田地区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分配比例高于相同气候去的山地森林土壤,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较低说明土壤易分解组分占总有机碳比例较高,而保护性组分所占比例较低,围湖地区土壤稳定性较差。

大量的围湖造田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长江流域就是个例子,解放以后长江中游大量的围湖造田,洞庭湖由原来的第一大淡水湖面积迅速下降。其他淡水湖的面积也迅速减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这些湖泊在水利方面起着接纳长江水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减小,直接导致了长江水没有足够的空间分流,很容易造成洪灾。

我国围湖造田的现状

中国的洪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湖泊,自60年代以来被大规模围垦造田,加剧了湖区环境生态的劣变。湖北省的洪湖,1964年尚有水田83.2万亩,经多次围湖累计达30万亩,现存水面53万亩。由于湖容减小,严重减弱湖区的调蓄抗灾功能,以致汛期渍涝灾害频繁、低湖田土壤环境恶化,效益下降。

围垦使水禽赖以生息的大片芦苇、荻丛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健闸使江湖隔断,洄游、半洄游鱼类的游动通道受阻,破坏了繁殖、肥育的生态条件,使湖区水产资源受到极大损害。围湖造田必须通过综合调查,保证湖泊生态的协调,发挥湖泊的调蓄、水产、农业和旅游等多种功能,以获得生态、环境、经济的综合效益。

围湖造田的治理措施

实行退田环湖,退田还湖是将围垦湖边或湖内淤地改造成的农田恢复为湖面的工程措施。内陆湖泊具有调节江河流量的作用,有利于生态平衡。比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期间,作为原来对长江洪水具有调节能力的洞庭湖、鄱阳湖和洪湖等湖泊,都因围湖造田而失去调节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都规定,不能盲目围垦,应逐步退田还湖。现在粮食产量高,不需要那么多农田,曾经的湖就是首要改善的对象。退田环湖的作用如下:

1.有效防止农民耕种时施加的农药、化肥等对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2.退田还湖还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繁衍生物种群等作用.

3.水田生态系统的物种过于单一,退田还湖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通过上述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围湖造田对于生态环境破坏很大,如今我们更应该采用的退田环湖,以维持生态平衡。


责任编辑: 陈淼琪

科普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

二维码
推荐 0
收藏 0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