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855

关于“变味儿家长群” 看看大家是怎么说的......

2020-11-23 22:06:15 来源:佰佰安全网
96865人阅读 0条评论
导语

设置家长群的目的是什么?家长和老师的职责分别是什么?如何实现家校合作,家校互助?家长群是如何变味儿的呢?跟随佰佰安全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日前,江苏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从视频内容来看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视频结尾处,这位家长问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江西一所学校三年级的家长群中

老师甚至直接点名批评

几名没给孩子批改作业的家长

家长群里出现的问题
引发不少家长共鸣
家长群本应是家校沟通的桥梁
却无形间成为了“压力群”
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

今年国庆前夕,一位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时突然情绪崩溃。

由于他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消息,在被老师点名提醒后,突然失控。他边哭边解释,自己加班、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对于这位爸爸的情绪失控,家长纷纷表示:特别理解。“本来上班的压力就很大,还得盯着老师又发了什么通知。晚一点回复,就会被老师点名,每天下了班还要看着孩子做作业。有时候顾不过来,就被说不关心小孩,是挺委屈的。”

10月13日,浙江一所学校为了迎接检查要进行大扫除,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打扫。一位家长因为没看到群通知,没有参加打扫,被老师要求面谈,并被指责不尊重集体和老师。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案,还有不少家长反映,自己不光要打扫教室还要去学校食堂帮忙打饭。

家长群是如何“变味”的?

原本家长群是为了方便老师和家长间的沟通,但却渐渐演变为“夸夸群”。为了替孩子在老师面前博得好印象,家长们开启称赞、感恩模式,群组内甚至会出现“争宠”、炫富、争吵、辱骂等行为。

老师的压力同样不小

不光家长抱怨,老师同样对家长群有诸多不满。有老师甚至感慨: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

北京一所中学的刘老师称,在班级家长群中,发一条学校通知,家长就“轰炸式”回复。因手机总有点不完的未读信息,刘老师感觉自己对手机产生了“恐惧”。

江西南昌市一所幼儿园的陈老师,每天花费精力最多的事情就是追着孩子们拍摄短视频。“从孩子进园到放学,从教室里到教室外,我几乎是跟踪拍摄,一天要在家长群发至少10个短视频,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情况。”

如何还原家长群“本来模样”

为了避免家长与老师的双重苦恼,不少地方的学校开始“自立规矩”。例如,班主任在群里规定,群内只发学校公告和班级通知,绝不就个别学生情况在群里做讨论。

大连一幼儿园更为明确,直接在家长群中设立9条规定。其中明确了老师和家庭沟通的时间,并特别说明,切忌在群中发送奉承拍马的内容。
此外,山东、辽宁等省还纷纷出台文件,明确指出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

山东(2018年4月25日)

关于印发《山东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作业批改必须由教师完成,不得让家长批改作业。”

陕西(2018年9月30日)

《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山西(2019年6月21日)

山西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山西省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的通知“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贵州(2019年11月5日)
贵州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贵州省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的通知“不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让家长代为批改的作业,教师要做到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讲评。”

广西(2019年12月10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不得布置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浙江(2019年12月11日)

《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打卡提交文化学科作业,不得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广东(2020年1月21日)

广东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广东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学校要建立完善学生各学科作业量情况摸查制度,并及时将摸查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

海南(2020年3月31日)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中小学校教学管理常规》等四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应杜绝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并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同时,要求各学校定期开展作业督查,每学期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检查不少于2次并有反馈。”

辽宁(2020年11月10日)

《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学校校长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河北省也已有相关方案出台

河北省教育厅2019年12月12日在其官网公布河北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河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对相关问题作出明确要求!

划重点 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节假日(含双休日、寒暑假及国家其它法定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戒学生。

科学合理布置作业

科学设置作业内容,提倡分层布置作业,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不得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家庭作业,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家庭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坚持做到教师留的作业亲自及时批改。
坚决控制考试次数

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学校可组织1次统一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各地不得在小学各年级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坚决制止随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统考、联考等现象。

规范考试评价方式

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命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怪考题。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严禁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重新分班和编排学生座位。不得向家长和社会发布喜报、红榜等变相排名的信息。

石家庄

2020年1月8日,石家庄市教育局等九部门关于印发《石家庄市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

方案中提到,科学设置作业内容,提倡分层布置作业,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不得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家庭作业,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家庭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坚持做到教师留的作业亲自及时批改。

人民日报谈家长群变味儿: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

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
现实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不到位。个别教师把分内的工作转嫁给家长,如让家长代替自己批改学生作业,部分家长成为“编外教师”。个别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就移交给了学校和老师,自己可以当“甩手掌柜”。理解出现偏差,就会造成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导致家校共育停留于表面,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学校应该是教育的主阵地。无论是学习知识、培养素质,还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学校教育都至关重要。同样,孩子的教育也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如果责任边界模糊,就会阻碍家校之间的顺利沟通,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有的家长群成了老师布置任务的地方,有的成了老师疲于应付的“加班群”,有的成了家长晒娃炫娃的“攀比群”,还有的成了家长盲目点赞老师的“夸夸群”……对于部分家长和老师来说,家长群成了日常“压力群”,失去了家校沟通的本意。

一方面,一些家长本身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却又不得不花费很大精力盯着家长群,哪怕深夜也不能错过,生怕漏看了信息、漏跟了回复,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

另一方面,班级学生多,水平情况各有不同,老师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逐一回复家长们频繁的询问和要求,也会耽误了备课时间。就此而言,家长群变味儿,表面上看是群规缺乏或者得不到遵守,实质上是由于家校关系没有理顺、家长与老师的角色没有摆正。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首先,老师应当尽职尽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同时家长也不应忘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不应当由家庭代劳,同样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脑儿推给学校和老师。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1>2”的效果。那些关注孩子情感的交流、关于教育目的的探讨、关乎成长经历的分享等,都能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

家长与老师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点,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取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来源:央视网、人民日报、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教育局、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江苏新闻


责任编辑:张奕

结语
家校共育,目标在“育”。说到底,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在此基础上,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才能各负其责、同向而行。

你们的家长群变味儿了吗?

变了

没变

变了
100%
没变
0%
点赞数 推荐 2
收藏数 收藏 0

关键词

  • 家长群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往期回顾

安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