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大学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行为识别的算法软件,可以识别出使用手机的是大人还是孩子,如果是孩子的话还可以自动阻止手机访问购物软件、通讯软件以及少儿不宜的网站。
近日,浙江大学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行为识别的算法软件,可以识别出使用手机的是大人还是孩子,如果是孩子的话还可以自动阻止手机访问购物软件、通讯软件以及少儿不宜的网站。
看到这个消息,很多家长都已经兴奋地不得了了,这下终于可以解决问题了。他们之所以这么开心,因为,关于孩子玩手机真得太让他们头疼了。
“熊孩子”玩手机危害超乎想象
手机是一个魔性的东西,容易让人着迷。现在不光是大人们离不开手机,如今甚至连小孩也离不开手机。不过讲真的,在手机上想玩游戏玩游戏,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唱歌唱歌,想跳舞跳舞,万能的手机,真是无所不能。
智能手机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在方便的同时,也隐藏着一些危害。电子辐射问题这个我们暂且不谈,就谈谈孩子对手机的痴迷与危害吧。现在的孩子别看年龄小,基本都人手一部手机或平板,那玩起手机有时候比大人还溜。上学玩、放学玩、吃饭还在玩,以至于现在小学生里这么多近视的,这其中跟这些电子产品脱不了干系。
玩手机还能勉强接受,但是,有些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家长的手机进行电子支付,购买巨额游戏装备、贵重物品等,这就不像话了。例如:某某小孩偷玩玩游戏花掉父母血汗钱、孩子用手机打赏主播几万元、小孩用手机看不良网站等等,这些事件都是经常发生的。
软件能识别“熊孩子”,但它真的是父母救星?
这些情况,着实让家长非常头疼,遇上这事到底该怎么管教孩子?也逼着不少家长为了争夺手机,与自家孩子斗智斗勇。我们经常会看到,谁家孩子因为父母不让玩手机要跳楼、赌气离家出走、不去上学等等,结果都是不尽如人意。家长也对此感到“没招儿”,谁来管管我的孩子?
于是乎,一款能够帮助父母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软件应运而生,相信很多家长听到后已经在欢呼了。中美团队联合研发出的这种可用于移动设备的算法软件,能够自动识别用户的大概年龄段并加以隔离部分应用,能够分辨出用户是成人还是儿童,这也就让“熊孩子”偷玩手机的想法落空。如果该算法软件能够得以开发并整合到手机应用中,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很感兴趣。
但是,这种识别程度在目前来说还不是特别准确,因此,家长不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款软件上。孩子出现问题,作为家长要去找出问题的所在,问题找到了,那自然会迎刃而解。要多想想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是不是和自身也有一定的关系,这都是需要这些父母,特别是年轻的父母去思考的问题。
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
不论孩子沉迷手机对与错,家长都不要忽视对孩子的关系和陪伴。在现在网络监管缺失的状况下,家长的引导与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积极的参与孩子的各种户外活动,和孩子建立更多的兴趣爱好,这对改善和帮助孩子拒接沉迷游戏帮助非常大。另外,为预防儿童网络成瘾的情况,家长要适当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让孩子明白网络的潜在风险。
责任编辑:吴梦莉
关键词
你真的会防晒吗?夏季皮肤晒伤了该怎么办?
“人贩梅姨落网”登上热搜,广州警方称正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