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参加高考的孩子祈求一个好成绩或者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么,家人为考生去祈福、许愿这种“迷信行为”值不值得提倡?
2017年的全国高考大战已经拉开帷幕。高考对于个人以及家庭都承载着太多的东西。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兴起的“高考祈福”热,大多寄托着考生及家长的祈愿。因此,不管是高三学子,还是家中长辈,对于这场改变人生命运的考试尤为重视。在高考前夕,家长们纷纷前往寺院,以求得金榜题名。
为参加高考的孩子祈求一个好成绩或者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么,家人为考生去祈福、许愿这种“迷信行为”值不值得提倡?
对这种“烧香助考”的独特景观,人们褒贬不一
对于“高考祈福”,理解的人认为,由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祭天地、拜圣人历史久远、根深蒂固,高考前的祭拜既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也是一种文化习惯,情有可原。许愿祈福是人类正常的心理诉求,不论是什么样的许愿活动,都是满足心理需求的一种宗教仪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这种行为无可厚非。
反对者亦有自己的道理,考生应该调整好心态,查漏补缺,积蓄足够的能量迎战高考,而不是参与什么祭拜祈福活动,多数家长相信祈福能求得一个心理安慰,但约四成考生认为,祈福行为会导致分心甚至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家长过于紧张在乎成绩,会给孩子造成一些精神压力,让他们背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难道祈福真能把孩子送上清华北大?
高考祈福需把握一个度,不能滑向迷信化
祭拜祈福确是我国影响深远的民俗,但绝不能由民俗变为迷信,否则负面效果就会出现了。高考对于考生来言,着实是他们人生的一件大事。高考不仅是知识和水平的竞争,也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可以说每分每秒都是成绩。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影响巨大而深远。家庭作为孩子的重要成长环境,所扮演的角色同样举足轻重,是学校和社会都无法替代的,绝不能等闲视之。因此,家长在这个时候示范给孩子们的应该是自信、阳光的态度,而非祭拜祈福。高考是进入高等教育的关口,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除了获得知识和文凭,还要接受科学逻辑的训练与科学价值的熏陶,而以迷信的方式寻求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显然是不伦不类,又有违高等教育初衷。所以,这种迷信化的思想是绝对不可取的。
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以顺其自然为要旨
广大家长,这时候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相信孩子,多和孩子沟通,考生才能在考场上应对自如。家长要多表扬、多倾听、多鼓励、多疏导、学会欣赏孩子,用孩子优势去激励他们弥补劣势。考试前,不要过分关注孩子,因为过度的关怀会使孩子产生压力。应该在孩子面前淡化对这场考试的关注,淡化并不是指不关心,而是以平常的举动,温馨的氛围,缓解高考带来的压力。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迎考氛围,帮助孩子保持稳定良好的心态。不慌乱、不苛求,一切以顺其自然为要旨。
责任编辑:吴梦莉
关键词
你真的会防晒吗?夏季皮肤晒伤了该怎么办?
“人贩梅姨落网”登上热搜,广州警方称正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