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剧中光明区信访局的低矮窗口让人印象深刻。如今,光明区“蹲式窗口” 有了许多现实版,多地服务窗口相继被网友反映“过于低矮”、“让人站也不是,蹲也不是”。
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剧中光明区信访局的低矮窗口让人印象深刻。如今,光明区“蹲式窗口” 有了许多现实版,多地服务窗口相继被网友反映“过于低矮”、“让人站也不是,蹲也不是”。
日前,据媒体报道,郑州社保局办事大厅一窗口柜台设计“不高不低”,让办事市民“站立不安”,引起网络热议。对此,有网友吐槽道,“艺术果真来源于生活,原来电视剧的情节出处在这里啊!”
同样,在湖南株洲,18日,也有媒体报道,在株洲火车站派出所的制证窗口,由于窗口低矮,市民需要蹲着办证。
此外,还有网友反映,在辽宁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及福建惠安中医院等医院也存在着此类现象,网友抱怨“窗口过于低矮,给患者造成很大不便”。
政府窗口部门对办事群众爱理不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窗口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办事群众爱理不理,没有耐心详细解释办事流程,群众一旦有点材料准备上的瑕疵,就打发人回去,再重新排队。很多人到窗口部门办一件简单的事,就像经历一场忐忑的闯关。一些工作人员根本不会一次向群众解释清楚缺了哪些材料,逼着人一遍又一遍地跑。有些窗口虽然不需要人在动作上蹲着,却迫使人在心里蹲着,打着人民的名义,伤害人民的尊严。
群众体验不到任何被服务感
到《人民的名义》描绘的信访局窗口办事的人,多半是心里感受到冤屈的群众,他们上访就希望政府还他们一个公道。没想到,到了信访局首先要经历蹲式窗口的考验,心里的冤屈只会更大。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对百姓反映的问题熟视无睹,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当他们习惯了百姓“求”自己办事,就会觉得让百姓弯腰、半蹲没什么大不了的别指望这样的服务态度能够真正化解社会矛盾,其本身没有创造新的矛盾、撕裂社会就不错了。像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描述的那样,政府服务水平低下,让小矛盾变成大矛盾,让问题陷入死循环。
窗口工作人员习惯对群众俯视
政府窗口部门跟商业性窗口部门是不同的,不同的是窗口后面的人。一些人在政府工作,就算是坐在窗口后面的普通工作人员,也习惯于把自己当成一个“官”。他们不习惯平视,只习惯对群众俯视,让办事群众蹲着才感到自在,才感到有安全感和自信。其实,这种所谓的“官”感是无比虚弱的,且不说窗口工作人员不算多大的官,就是他们自己到别的地方办事时,也会遭遇类似的蹲式窗口。学会换位思考,对他人好,对自己也好。
一些部门、党员干部存在官僚作风问题
“蹲式窗口”的出现,说到底还是一些部门、党员干部存在官僚作风问题。整天一副官老爷做派,高高在上,对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对群众的诉求漠不关心,对群众的疾苦麻木不仁,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当成了口号,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当成了一句空话。
一个决策,或大或小,总要有相关领导干部拍板决定,奇葩窗口竟能堂而皇之对外办公,在决策、设计、施工、验收的链条上,相关人员难道都成了“睁眼瞎”?窗口出了问题,就是形象出了问题,就是服务出了问题。曝光到网上去了,民怨也不是三两天的事,此间监督投诉的渠道在哪里?监管部门平时有没有到这些窗口边“走两步”?
设计窗口需以人为本,让群众感受到尊严
治理“蹲式窗口”,首先要通过加强学习教育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教育活动,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宗旨意识,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同时,要增强换位意识,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和换位体验。“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感受困难、考虑问题,开展工作;要以群众的身份体验工作、感受疾苦、反思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拿出“亮剑”精神,勇于亮剑,敢于问责。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坚决查处,严厉问责,达到“问责一个、警示一片”的震慑效果。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自觉杜绝“蹲式窗口”,做好关乎群众冷暖的一桩桩小事,让群众在民服务的一个个细节中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还是要心中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把口号落实到行动中。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带领群众全面奔小康的脚步才更加坚实和有力。
好作风造就好门面,一个单位作风的好坏,通过办事窗口可以直接体现出来,群众有没有得到尊重和重视,百姓对政府工作的评价,均源于这些平时打交道的窗口职能部门,还有窗口的服务人员。身为单位的领导干部,设计窗口需以人为本,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群众感受到尊严,在细节上多为百姓考虑,让“蹲式窗口”不再出现。
责任编辑:吴梦莉
关键词
你真的会防晒吗?夏季皮肤晒伤了该怎么办?
“人贩梅姨落网”登上热搜,广州警方称正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