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微博药材谣言怎样处理

2017-12-10 15:28:51 来源: 佰佰安全网 2239人阅读
导语:

微博药材谣言怎样处理?微博药材谣言处理方式有很多,佰佰安全网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微博药材谣言怎样处理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不过很多人却在微博内散发谣言,比如微博药材谣言就很常见,让很多人因为药材谣言身体出现问题,那么微博药材谣言怎样处理?

微博药材谣言处理办法如下:

(一)依法处罚谣言散布者

微博是一个言论发表相对自由的平台,具有发言随意、话题更迭频繁等特点。个人通过自己的视角在微博上表达对人对事所感所想,属于宪法保障的言论自由,应予以保护。但法律在保障用户言论自由的同时,也禁止非法言论。

目前,我国对微博谣言制造者与传播者的处罚主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和第四十二条。其中,第二十五条针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第四十二条针对“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微博谣言复杂多变,这些规定对象存在认定难的问题。同时,治安管理法处罚的力度不足,一般是十日以下拘留,五百元以下罚款,对谣言散布者难以起到惩戒和震慑作用。我国《刑法》、《民事侵权法》等法律,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行政法规也有关于散布谣言的责任规定。但这些法律法规与高速发展的微博并不能完全适应,例如它们只规定对散布谣言者进行处罚,对微博中的转发者与评论者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并不明确。由此可见,我国当前对于网络谣言治理的网络体系并不完善,应加强对微博网站和网民进行立法规范,惩前毖后,才能打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生态。

(二)完善微博辟谣中心

截止目前,新浪微博官方“微博辟谣”账号拥有粉丝超过88万,但该账号成立两年来仅发布309条辟谣信息。其中,最近一条发布于2012年5月22日。与微博上层出不穷的谣言相比,这种官方辟谣方式的效果甚微。另外,官方辟谣主要采用简单的否定式辟谣,缺乏说服力。2011年底,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的消息引发微博热议。其中,有用户发布微博称“我们公司老总在朝鲜出差,刚才打电话说外国人不哭不让坐火车……”随后,新浪官方微博辟谣称“经与原发者在内多方反复确认,此消息有严重夸大的成分。”这种否定式的辟谣信息本身过于笼统,没有阐明真相,反而显得有所隐藏,其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的。因为缺少事实依据的反驳式辟谣,可能在辟谣中让谣言过度流传。“纠正本身会让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这种集中会强化人们最初的立场和观点。”

笔者认为,微博辟谣中心作为官方辟谣的重要途径,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微博辟谣中心应由经验丰富、懂技术、政策水平高的人组成,负责随时对转发量较高的微博进行监控,对疑似虚假的信息进行核实。保证最早发现不实信息、最快速度核实并澄清,形成一套有效的辟谣机制,将不实信息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加强微博实名制管理

微博的匿名性,使部分微博用户抱着无需对言论负责的心理,忽视信息真实性,在网络上肆意发言,甚至制造和传播谣言。针对这种情况,2011年12月北京市推出《北京市微博管理若干规定》,要求微博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但用户昵称可自愿选择,即“后台实名,前台自愿”。2012年3月16日起,国内的微博网站已全部实行实名制。

然而,微博实名制推行近一年,却未得到充分的落实,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笔者发现,用户在进行实名验证时只需提供对应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即可通过,存在冒用他人身份的问题。另外,在实名制规定出台之前注册的老用户未经验证依旧可以发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微博网站担心实名制会造成用户流失,在验证过程中把关较松,对于老用户也没有强制要求。另一方面,部分用户出于保护个人隐私及逃避责任的考虑。不主动验证或冒用他人身份,降低了实名制的整体效果。

微博实名制是微博发展过程中一次有益的尝试,能从源头上遏制故意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树立微博用户的责任意识,是促进微博健康有序发展的积极手段。因此,微博网站应加强实名制的验证和管理,确保每个用户对应一个真实的身份信息,一旦发现故意造谣,相关责任部门也能通过用户真实身份快速找到造谣者并追究其责任。用户也应树立责任意识,遵循实名制规定,谨慎对待自己的发言,共同营造健康的微博环境。

微博药材谣言处理办法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一定要加强微博药材谣言的治理,欢迎大家前来佰佰安全网,不仅可以了解上述等生活谣言安全小知识,对其怎样破解药品谣言也可以得到了解。


责任编辑:何显抢

关键词: 药品谣言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