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类化合物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芳香气味。该类化合物的母核结构有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三种类型,是生药中的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那么香豆素类药物代谢方式有哪些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香豆素类药物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的药物,故称口服抗凝药,那么香豆素类药物代谢方式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佰佰安全网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香豆素进入体内后,极易被吸收,经细胞色素P450催化发生代谢反应,香豆素类药物代谢需要大量生物酶的参与,代谢途径主要是羟基化、脱氢、脱甲基、内酯环开环,以及结合反应,最后生成多种化合物。
1、氧化代谢
氧化反应是常见的药物代谢反应,包括羟化、脱氢等,其中羟化反应最常见。香豆素类药物极易被CYP2A6催化发生羟化反应,羟化后的香豆素类较易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等发生结合反应,最后以结合物的形式经肾脏排出。当归中的8-甲基补骨脂内酯经羟化后生成5-羟基-8-甲氧基补骨脂内酯。
2、脱甲基代谢
脱甲基代谢是香豆素代谢的重要途径。大鼠口服6,7-二甲氧基香豆素后,在体内主要有2个代谢产物(M1和M2)。分析发现M1与M2互为同分异构体,是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经水解脱甲基生成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后,与硫酸分子生成的硫酸酯结合物。当归中的香豆素成分8-甲氧基补骨脂内酯,在体内可经脱甲基生成代谢物8-羟基补骨脂内酯。甲氧基欧芹素也可以在肝微粒体中发生去甲基化生成去甲基甲氧基欧芹素。
3、结合代谢
香豆素类化合物均含有一至多个羟基,经过Ⅰ相代谢发生羟化反应后,易于和葡萄糖醛酸、硫酸和谷胱甘肽等结合,发生结合代谢(Ⅱ相代谢),生成水溶性较大的化合物后排出体外。结合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肠道内,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葡糖醛酸转移酶(UDPGT),硫酸转移酶(ST),甲基转移酶(MT)等Ⅱ相代谢酶。部分香豆素经肠道吸收或代谢后从门静脉进入肝脏后继续被代谢转化。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合代谢主要为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谷胱甘肽结合和甲基化。在人体内,香豆素通过肝细胞CYP催化解毒形成7-羟基香豆素,大部分7-羟基香豆素进一步代谢为其相应的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物从尿中排出。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大鼠体内主要的2个代谢产物即是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经水解脱甲基后,再与硫酸结合生成的硫酸酯代谢产物。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代谢产物也是其单羟基化产物的硫酸酯结合物。秦皮亭在肝脏中经过儿茶酚邻位甲基转移酶催化生成秦皮素定。
以上就是香豆素类药物代谢方式有哪些的内容介绍,如需了解更多香豆素等小知识,请继续关注佰佰安全网医疗卫生常识栏目吧。
责任编辑:王小丽
02/28木鳖果原来价值这么多,平时都忽略了
06/16损伤性医疗废物该怎样处理?
06/23打羽毛球时吃什么可以补充能量?
06/20药物性医疗废物怎样处理最好?
07/30煤气中毒很危险,了解这些内容很重要
08/20止痒奇穴--百虫窝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