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认知障碍是一种具有潜在可预防性的临床综合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的进展。那么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发病率的急剧增加,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也明显增高,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近十余年来的研究热点。那么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大脑皮质高级功能全面衰退,以记忆减退,思维、判断、认知等大脑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根据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痴呆”、“呆病”、“文痴”、“善忘”等的范畴,中医认为发病常因七情内伤、久病耗损、年迈体虚诸因素,致使气、血、痰、郁、瘀等病邪为患,渐使脑髓空虚失养而成。
血管性痴呆可由于主要脑动脉闭塞引起大面积皮质梗死,梗死脑组织超过80~150ml,临床即可出现痴呆,额叶、颞叶及边缘系统等部位血管源性病变更易导致痴呆,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或由于皮质下白质、基底节或丘脑多发性腔隙梗死所致,多梗死性痴呆是血管性痴呆中最常见类型,占血管性痴呆的39.4%。
然而,血管病变并非大多数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唯一致病因素,许多病人同时存在神经变性痴呆病变,表现为混合性痴呆。高龄、糖尿病、既往有卒中史、额颞叶卒中病灶、大面积或反复卒中、卒中合并失语及文化程度低等可能导致痴呆。
关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的知识小编就为您介绍到这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知识,来佰佰安全网来查询搜索相关栏目吧。
责任编辑:陈淼琪
2023.01.12 22:28:09
2023.01.12 22:26:46
2023.01.12 22:25:01
2023.01.12 22:24:04
2023.01.12 22:23:05
2022.12.08 20:35:41
07/17服用性药时该注意什么?
06/16损伤性医疗废物该怎样处理?
05/20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
07/13预防性侵害的措施有哪些?
08/31个人信息泄露不得忽视,危害性你知道多少?
01/25如何防范校园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