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生意外时,为什么说止血时不要滥用止血带?您知道吗?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跟随佰佰安全网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吧。
止血带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胶管止血带将血管压瘪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止血方法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于四肢动脉大出血。那么,孩子发生意外时,为什么说止血时不要滥用止血带?您知道吗?就让佰佰安全网和您一起来看看吧!
止血时不要滥用止血带的原因:
止血带在外伤止血历史上曾显赫一时,它对于大动脉血管的止血效果很好。但是,止血带致命的弱点是引起肢体坏死,病儿为此惨遭截肢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大量事实说明,有不少外伤止血并非都需用止血带来止血,采用普通止血法或加压绷扎止血法是可以达到止血目的的。因此,不要滥用止血带。
在儿童意外事故中,需要使用止血带的机会虽然不多,但因为它是抢救严重大动脉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我们还是需要熟悉它,以至必要时应用它。
四肢大的动脉血管破裂,采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而且会危及生命时,可用止血带止血法。靠着带子的压力,将出血血管的上端勒闭住,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但因为结扎止血带用的力量极大,故常常勒伤局部组织,而在结扎止血带以下的部位,因为血流被阻断,造成组织缺血,时间一久,常常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肢体残废。
怎样正确使用止血带止血?
止血带使用不当时,可以造成肢体缺血、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上止血带的压力
压力过低,仅压住静脉而未压住动脉,可以增加出血。压力过高则压迫神经干或造成软组织损伤。所以上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上止血带后,观察几分钟,肢体末端发紫、麻木说明扎得过敏,压迫了神经。如果仍能摸到脉搏跳动或伤口仍出血,说明没有扎紧。
2、上止血带的部位
止血带的标准部位,上肢在上臂的上1/3处(中1/3处易造成桡神经损伤)。下肢在大腿的中下1/3的交界处。如创伤较重,为减少组织缺氧范围,既使在前臂和小腿,可把止血带上在靠近伤口的稍上方。
3、上止血带的时间
原则上应尽量缩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以1小时左右为适当。气候寒冷、肢体温度低时,时间可稍长些,一般可持续4~5小时。时间过长就可能引起肢体坏死。所以使用止血带时要有明显标志,证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尽量在短时间内送到医院。
4、止血带的解除
过去认为1~2小时就放松一次止血带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切勿施行。上止血带的时间较长,放松后可以有大量毒素随血流被吸收,引起中毒性休克或其他不良反应。为避免复发出血,应在做好输血、输液和有效的止血准备后,才能放松止血带。
止血带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但使用原则较复杂。只有准确地掌握这些原则使用得当,才能起到挽救生命和肢体的作用,否则将导致截肢致残。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佰佰安全网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责任编辑:王秀娟
2021.12.14 20:52:12
2021.12.14 20:50:30
2021.12.14 20:48:25
2021.12.14 20:46:26
2021.12.14 20:45:12
2021.10.20 19:41:35
02/28儿童面霜很重要,掌握正确使用方法效果好
04/06儿童情绪控制能力差,正确引导很重要
07/07国家有哪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
07/07为什么孩子称呼从“妈妈”变成“妈”
01/29虐待儿童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恐怖
07/09社会该如何关爱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