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可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那什么是生态保护红线呢?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创新,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体来说,生态保护红线可划分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生态保护红线具有系统完整性、强制约束性、协同增效性、动态平衡性、操作可达性等特征。
1.系统完整性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遵守与监管需要在国家层面统筹考虑,有序实施;
2.强制约束性要求生态保护红线一旦划定,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与环境准入制度,增强约束力;
3.协同增效性要求红线划定与重大区划规划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与生态保护现状以及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增强保护效果;
4.动态平衡性是指在保证空间数量不减少、保护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退化、管理要求不降低的情况下可以对生态保护红线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更好地使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统一;
5.操作可达性要求设定的红线目标具备可实现性,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具有可操作性。
今天佰佰安全网小编对什么是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如何减少生态破坏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孙殿伟
2022.10.18 22:59:00
2022.10.18 22:57:59
2022.10.18 22:57:01
2022.10.18 22:56:04
2022.10.18 22:32:31
2022.04.01 20:58:02
03/15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
07/13怎样保护个人财产?
03/29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有多大?
05/20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
01/10光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吗?
04/19生态旅游有什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