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鼠疫一定记忆深刻吧?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是造成大量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那么败血型鼠疫还有吗?
鼠疫是十分可怕的,以前曾导致很多人死亡。那么败血型鼠疫还有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方面的瘟疫安全小知识吧。
败血型鼠疫还依然存在,只是很少有人得,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好了,卫生意识也强了。如果发生了鼠疫,还不治疗,进而导致人间肺鼠疫,那就是严重了。因为肺鼠疫通过空气飞沫就可以传播。防不胜防。但是现在很少有人得。就算得了鼠疫也会被马上隔离,消灭传染源,所以它的传播途径就断了。另外现在的医疗水平不像过去了,感染了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只要及时治疗,大部分就没事了。除非是那种落后地区,否则一般不会大规模爆发。
败血型鼠疫的发病原理
败血型鼠疫——传播途径鼠疫杆菌侵入皮肤后,靠荚膜、V/W抗原吞噬细胞吞噬,先有局部繁殖,随后又靠透明质酸及溶纤维素等作用,迅速经有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结繁殖,引起原发性淋巴结炎(腺鼠疫)。淋巴结里大量繁殖的病菌及毒素入血,引起全身感染、败血症和严重中毒症状。脾、肝、肺、中枢神经系统等均可受累。病菌播及肺部,发生继发性肺鼠疫。病菌如直接经呼吸道吸入,则病菌先在局部淋巴组织繁殖。继而播及肺部,引起原发性肺鼠疫。在原发性肺鼠疫基础上,病菌侵入血流,又形成败血症,称继发性败血型鼠疫。少数感染极严重者,病菌迅速直接入血,并在其中繁殖,称原发性败血型鼠疫,病死率极高。鼠疫基本病变是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病变。淋巴结肿常与周围组织融合,形成大小肿块,呈暗红或灰黄色;脾、骨髓有广泛出血;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浆膜腔发生血性积液;心、肝、肾可见出血性炎症。肺鼠疫呈支气管或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及肺泡有出血性浆液性渗出以及散在细菌栓塞引起的坏死性结节。
今天小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如果你还想了解日常生活中鼠疫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还请继续关注佰佰安全网的内容吧。
责任编辑:郭动
2021.03.23 13:06:54
2021.01.18 18:19:03
2020.08.24 11:35:28
2020.08.23 11:21:41
2019.05.01 14:25:16
2018.11.22 23:19:48
07/17男女之间性爱的方式有哪些?
07/17性爱时调情的方法有哪些?
07/17常见的性情趣用品有哪些?
01/22经常自慰手淫有哪些危害?
07/17汽油的储存条件有哪些?
07/17硫酸的储存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