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旱獭为什么有鼠疫

2018-10-10 12:11:36 来源: 佰佰安全网 2166人阅读
导语:

艾滋病、结核、非典、流感、乙肝都是重大疾病吧?可是它们和鼠疫相比,只有“自叹不如”了,鼠疫和霍乱一起并列为甲类传染病。那么旱獭为什么有鼠疫?

鼠疫在人类历史上可是“罪恶昭彰”,鼠疫给人类造成了严重危害。那么旱獭为什么有鼠疫?

旱獭为什么有鼠疫

鼠疫的病原体是鼠疫耶尔森氏菌,通常存在于鼠群之中。寄居在老鼠身上的的跳蚤叫做鼠蚤,喜欢喝老鼠血,它们会在老鼠身上跳来跳去,传播鼠疫耶尔森氏菌。鼠疫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通过鼠、旱獭身上的跳蚤吮吸病鼠血液,然后再叮咬人,使人感染。感染后表现为局部淋巴结化脓性肿大和全身的中毒症状,被称为“腺鼠疫”。少数情况下鼠疫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肺部感染,成为“肺鼠疫”。腺鼠疫也会发展为肺鼠疫。另外,近些年来也有不少因剥食患有鼠疫的旱獭、病绵羊和病犬而直接感染皮肤伤口导致鼠疫的报道。无论哪一种感染途径,一旦鼠疫杆菌进入到血液中就可以发展成“败血型鼠疫”,导致患者迅速死于这可怕的“黑死病”。

旱獭的危害性

旱獭属于鼠科动物,穴居有冬眠。草原上的旱獭,不仅与家畜争夺优良牧草,而且终年打洞造穴、挖掘草根、推出土丘、破坏草皮,造成地表塌陷与水土流失,已使草原地表千疮百孔,草地沙化日益严重。不但如此,这些旱獭和草原黄鼠还在草原上传播鼠疫,严重威胁着草原上牧民与牛羊的健康。

旱獭又名土拨鼠,草地獭,又叫哈拉、雪猪、曲娃(藏语)。在外形和生活方式上都与鼠类相似,是松鼠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是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动物。旱獭体型粗大肥壮,颈粗吻阔,耳小眼细,四肢粗短,利爪坚硬,松尾短扁。因潜藏烈性病菌,又危害牧场,一向被疾控与植保部门列入监控、杀灭黑名单。

生活习性:

旱獭栖息于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集群穴居,挖掘能力甚强,洞道深而复杂,多挖在岩石坡和沟谷灌丛下。从洞中推出的大量沙石堆在洞口附近,形成旱獭丘。白天活动,食量大,每日啃食大量优良牧草,耐饥饿,不饮水,喜食含水量大的多汁饲料。野栖旱獭主要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叶、茎,豆科植物的花为食,且有季节性变化,在饲养条件下表现为杂食性。旱獭易驯化,不伤人,不耐热,怕曝晒,抗病力强。当气温长时间低于10℃以下时,就自然冬眠,时间可长达3-6个月,当气温转暖后自然苏醒。

旱獭在鼠类动物中形体较肥大,平均体重4公斤以上。旱獭的肉可以食用,脂肪可以制成药或高级化妆品,皮毛可以制成裘皮。所以,尽管各地政府为了预防鼠疫,一再发出严禁捕杀旱獭的禁令,但仍有一些人贪图美味和经济收入捕捉旱獭。这些“鼠疫自然疫源地”多数分布在西北、西南,尤其是青海、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也是旱獭分布的主要地区。有些疫源地鼠间鼠疫流行活跃,传染性强,像青藏高源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有2‰~3‰的旱獭感染了鼠疫。

从以上内容可见:为了自身健康,禁止捕杀和食用旱獭是非常重要的。佰佰安全网小编真心希望以上的瘟疫安全小知识对您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鼠疫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请多多关注佰佰安全网。


责任编辑:郭动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