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怎样提高患者的权益保护意识

2018-06-14 15:56:35 来源: 佰佰安全网 1585人阅读
导语:

患者提高自我的权益保护意识,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方式,那么,怎样提高患者的权益保护意识呢?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生活以及文化水平方面的提高,使患者保护自己的就医权利意识也增强,那么,怎样提高患者的权益保护意识呢?患者怎样保护自身权益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佰佰安全网一起来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医疗维权安全小知识吧。

怎样提高患者的权益保护意识

第一,患者在就医时,如果医生要检查隐私部位,必须要求医生采取不相关人员回避措施,这是患者保护隐私权的体现,隐私权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民事权利,受到法律严格保护,但目前,隐私权在我国立法上还是个空白,被归属于名誉权的范畴,没有成为一项独立的人身权利,但患者作为公民,其合法的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当隐私被侵犯的时候,应要求医生马上采取补救措施,为了医治疾病,暴露身体隐私部位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患者对医生要有容忍的义务,同时,医院也应增强以人为本的意识,从细节入手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服务,这不仅惠及患者,也有利于维护医院的形象和声誉。

第二,患者有知情同意权,在就医的过程中,患者应该合理维护自己的知情同意权,知情同意权包含了知情权和同意权两部分内容,知情是同意的前提,同意是知情的结果,也就是说,没有知情的或者是不理解医生所提供信息的同意不是真正的同意,知情权包括:1、基本信息了解权,即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诊断及治疗情况;2、医疗风险知悉权,即患者有权知道医生拟定的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疗效、危险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其他情况;3、治疗措施和治疗方案的知悉权和选择权,即患者有权利同意或者拒绝进行医师拟定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有权利在有多种治疗器械或多个治疗方案时在其间进行选择;4、其他权利,比如医疗费用知晓权等。同意权主要是指患者有同意的能力、同意的权力以及同意的范围等,例如精神障碍患者,就需要监护人实施同意结果。

第三,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生开具的检查单问清楚,看明白,也对医生开具的药方了解清楚,这也是提高保护意识的一种措施。

综上所述,患者提高权益保护意识,主要是在就医的过程中,要学会了解自身的疾病以及发展方向,也要让医护人员尊重自己的各项法定权利,还要参与医生的诊疗过程,如此一来,就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责任编辑:李献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