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记者从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获悉,10月中旬至11月底,该局将联合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在成都范围内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的“黑外卖”,校园周边经营的“三无食品”“五毛食品”,虚假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保健品等都将是整治重点。
据悉,联合整治行动分为全面排查、集中整治、督导检查、总结评估四个阶段。各地将全面梳理食品安全领域在监督检查、抽检监测、案件查办、投诉举报、媒体曝光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深挖一批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并建立问题台账和清单,实行销号式管理。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排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将加大整改和查处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食品经营、农村群宴在线监管,严查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坚决打击“黑外卖”,坚决查处食品、农产品违法行为的组织者、经营者、获利者,形成有效震慑。同时,将对外集中发布一批关注度高、代表性强的农产品及网络食品制假造假食品安全案件,营造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零容忍”的社会氛围。
9月25日,保定市市场监管局召开打击防控“山寨食品”工作推进现场会,各县(市、区)局分管负责同志和部分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组织了执法实操培训,会场设置“山寨食品”实物展示台,邀请行业专家开展甄别技巧讲解、商标保护等知识培训,现场观摩执法及认定工作流程。听取了各县(市、区)开展打击防控“山寨食品”交流汇报,明确下一步围绕调味品、饮品、熟食制品、休闲食品、高端酒类等重点品种,以及集中交易市场、批发存储库房、景区周边等重点场所开展摸排,确保行动效果。通报了相关案件办理情况,将有关案件办理线索移交相关县局,要求限期查办。
会上还创建了打击“山寨食品”社会共治群,将监管人员、“百千万”食品超市(店)示范创建企业和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员、负责人等纳入,及时发现报告违法线索,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1、山寨羊肉卷
秋冬季节天气变冷,热气腾腾的火锅成了市民们最爱的美食之一,羊肉卷则是火锅中的“主打菜”。近日,小比阿尼从相关业内人士处获悉,由于需求量极大,直接带动了一条与羊肉卷相关的灰色产业链。一些羊肉卷主要是用羊肉的一些下脚料、碎肉混合牛肉、鸭肉等压制而成的“山寨羊肉卷”。还有一些甚至连羊肉都没有,仅用其他肉类添加羊油、羊肉粉、香精等“炮制”出羊肉味道。
2、假莲蓉馅加香精,比真莲子更香
现在不法商人用土豆、番薯等假莲蓉馅做的月饼,一般的人很难辨认出来,如果多加香精,其莲子味甚至比真正的莲子更加香浓。”莲蓉香精只是一种香料,并不含莲蓉成分,莲蓉香精分食品级和非食品级两种,如果馅料生产厂家用食品级的就没关系,但是否对人体有害还得看剂量。
3、“粗粮馒头”难有纯粗粮
“山寨馒头”是公开的秘密荞麦的颜色用巧克力棕调稀一点就可以了,要有香味就要香精;玉米的好做,黑心商家他们有专门的‘玉米色香油’,在白面粉里加上这个,要颜色有颜色,要玉米味道有玉米味道。
山寨荞麦馒头做法:现在基本是用每瓶38元的“巧克力棕”兑水稀释后,加上甜蜜素和香精,就可以做成“荞麦馒头”;
山寨玉米馒头做法:和好白面团,直接加上“玉米色香油”就成了“玉米馒头”。
一、认真识别名称
现在很多的山寨食品都是在名称上模仿一些着名商标。就像康师博就是模仿康师傅的,奥利粤就是模仿奥利奥的。所以消费者在购买食物的时候应该认真识别商品的名称,很多的山寨食品的出现都是因为商家意识到很多的消费者在买东西的时候对商品的名称都是一扫而过的,并不会认真的去看,主要是觉得看起来差不多就可以了。如果不认真去看商品的名称和商标就很容易买到山寨食品。
二、看商品的包装
现在很多的山寨食品都会模仿着名商标食品的外观,但是一般情况下着名商标食品的外观都是会申请专利的,就算山寨食品要去模仿也不会完全一模一样,所以消费者在购买食物的时候应该对商品的包装进行观察和辨认,只要认真的去观察和辨认你就会发现山寨食品和着名商标的食品包装是不一样的。
三、看食品生产的企业
现在很多的山寨食品在包装外的生产企业一般都是真正生产的企业,而不是模仿的企业,因为如果是连生产企业名称都去模仿的话这就是很严重的一种行为了。所以在买商品的时候一定要看是什么企业生产的,这也是防止买到山寨食品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从食品的味道和口感进行辨认
很多的山寨食品和着名商标的食品在味道和口感上还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发现买回去的食品味道和口感很差的话,那么你可能就是买到山寨食品了,这时候你就要注意下次再去同一家店买东西的时候就要看清楚了。
责任编辑:武伟伟
四川某学院学生李燕称其母亲花了3万元订购... [详细]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月29日开设了“春节返乡路”公众留...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