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能性荨麻疹该如何治疗
1、注意饮食,避免诱因。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另外,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机率。
2、注意卫生,避免不良刺激。有荨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对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之类,要避之有时。使生活规律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喝酒、受热、情绪激动、用力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荨麻疹。橡皮手套、染发剂、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涤剂、化纤和羊毛服装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或荨麻疹患者都可能成为不良刺激,应予避免。患冷性荨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场,也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胆碱能性荨麻疹应保持身体凉爽,避免出汗。据有关研究发现,吸烟者血液中的IgE与皮肤试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而且对其子女等被动吸烟者所导致的过敏现象也相对增加。因此,患有荨麻疹的人应戒烟。
胆碱能性荨麻疹主要由于运动、受热、精神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直径2~4mm的圆形丘疹性风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红晕,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自觉瘙痒、麻刺感或烧灼感,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损,可与0.5~1小时内消退。偶伴发乙酰胆碱引起的全身症状(如流涎、头痛、脉缓、瞳孔缩小及痉挛性腹痛、腹泻)等,头晕严重者可致晕厥。以1:5000乙酰胆碱做皮试或划痕试验,可在注射处出现风团,周围可出现卫星状小风团。
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直径2~4mm的圆形丘疹性风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红晕,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自觉瘙痒、麻刺感或烧灼感,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损,可与0.5~1小时内消退。轻型胆碱能性荨麻疹可发生在平常人青春期,一般在停止运动或平静以后症状即可消退,故不易引起重视。偶伴发乙酰胆碱引起的全身症状(如流涎、头痛、脉缓、瞳孔缩小及痉挛性腹痛、腹泻)等,头晕严重者可致晕厥。以1:5000乙酰胆碱做皮试或划痕试验,可在注射处出现风团,周围可出现卫星状小风团。
胆碱能性荨麻疹病因有哪些
胆碱能性荨麻疹,属于人们常说的"风疹块"的一种。当受热、精神紧张、摄入热的食物或饮料,或在运动后,体温略增,增热的血流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并释放乙酰胆碱,如果对这种化学物质过敏,可以出现过敏反应。
胆碱能性荨麻疹是人们常说的风疹块,当受到精神紧张、热的食物或饮料,或在运动后,体温略增,所以增热的血流刺激大脑神经中枢,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可以释放出乙酰胆碱,如果患者对这种物质过敏则可引起胆碱能性荨麻疹症状。
此时如果患者发病病情严重或者反复发作,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本病的治疗一般用抗乙酰胆碱的藥物,以减轻荨麻疹的症状。
胆碱能性荨麻疹是怎么得的
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23-28岁青年,由于受热、运动、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出汗等使体内深部温度上升等诱发因素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胆碱能传入神经刺激汗腺神经结合部,引起乙酞胆碱释放,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生;或由于胆碱酯酶不足而发生,占荨麻疹的5%一7%。
发病时病人皮肤出现直径为1一3毫米小风团,周围有红晕,疏散分布,不相融合。多于上述刺激后2一10分钟发疹,持续3050分钟,很少超过30小时,皮疹即全部退清。有时每次发病后8一24小时存在不应期,此时再受上述因素刺激也不会发疹。皮疹常散发在躯干上部和下肢,掌跖很少发生,自觉奇痒。约有近1/3病人可伴有头痛、口周水肿、流泪、眼胀痛、流涎、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少数有眩晕,低血压,哮瑞发作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