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疹产生原因:
宝宝风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风疹病毒传播感染所致。所以,宝宝风疹会传染。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所引起,风疹病儿和带毒者是主要传染源。风疹病毒存在与患儿的鼻、咽、口腔中,从潜伏期后3~5天至皮疹隐退后都有传染性。风疹病毒可随咳嗽喷出体外,漂浮在空气中,若被未患过风疹的小儿吸入,就有可能患病。 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是空气飞沫传播和日常密切接触传播,一般在较为密切接触或持续、重复与病人接触时才易感染,家庭内有高度传染性。
1、家里如果有风疹患者,应该尽量避免与其的亲密接触,如接吻、面对面说话、同碗吃饭等。 2、在风疹病高发季节,不要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避免感染。
二、风疹的传播途径:
1、药物治疗
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除对症治疗外,干扰素、利巴韦林等似有助于减轻病情。
2、中药治疗
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板蓝根冲剂。
金银花10g、连翘15g、竹叶6g、牛蒡子6g、桔梗6g、甘草3g、荆芥5g、薄荷5g、豆豉6g。
以上材料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lOOml。
较轻的风疹,可以用银花l0g,板蓝根15g,甘草3g,煎汤代茶饮,或用芦根30g,竹叶15g,煎水代茶饮,如果搔痒症状明显的可用板蓝根15g,蝉衣6g,甘草3g,煎水代茶饮。
3、治疗偏方
凉拌紫苏叶:紫苏叶300克,盐、鸡精、酱油、香油各适量。
做法:紫苏叶择洗干净,焯透沥干,切段,放入盘内,加入盐、鸡精、酱油、香油拌匀即成。
一、发育异常
先天性风疹最常见的情况是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比较缓慢,发生的几率在一半以上。婴儿出生的时候通常比其他的婴儿要小,还会伴有其他的畸形情况。
二、先天性心脏畸形
最常见的是动脉导管未闭,其次是肺动脉狭窄。其他少见的包括主动脉狭窄、房间隔及室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征等。
三、耳聋
出生的时候或者出生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双耳耳聋的情况,耳聋的程度不一定,还会伴有其他的畸形症状。
四、眼异常表现
先天性风疹可能会导致白内障。白内障是特征性眼部改变,一般发生的概率是在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可能是双眼也可能是单眼出现白内障情况。刚出生的时候白内障可能很小,需要用眼底镜仔细检查,而且小眼球常与白内障同时存在。也可能会出现视网膜黑色素斑的情况,这种情况发生率一般是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六十,通常是单眼出现问题,但是这种病对视力没有影响。先天性风疹还可能导致青光眼,青光眼可能是两只眼都出现问题,必须手术治疗,否则会导致失明。
风疹又称“风痧”,痧子等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留下疤痕的,但是最好不要抓破了,否则就有可能留下疤痕了。
主要有以下三种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隔离患儿,隔离期从起病至出疹后5日。
2、切断传播途径
风疹流行期间,尽量不带易感儿到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病儿接触。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皮疹与发热,以利及早发现病人。幼托机构的接触班级,在潜伏期内应与其他班级隔离,不收新生,防止传播。
3、免疫接种
(1)主动免疫:风疹减毒活疫苗已证明安全、有效。接种后抗体阳性率可达95%以上,抗体可维持有效7年以上。接种主动免疫单价风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风疹的主要措施,免疫对象为1岁至12岁儿童及易感育龄妇女。或用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可减少小儿预防接种次数。
患有风疹,很多的患者浑身奇痒难当,那种难受是局外人不能体会到的,很多的患者恨不能使劲挠,直到挠破为止,风疹痒一定不能挠,也不可以用热水敷,可以用冷水敷,能够减轻痒的症状。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o.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风疹起病急,皮肤突发瘙痒,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或苍白色风团,形态多样,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而逐渐消失,但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起彼伏。部分病人累及到胃肠道粘膜,可致腹痛、腹泻。若风疹累及到呼吸道粘膜,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风疹使患者剧烈瘙痒,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应尽快到正规专科医院就诊治疗,充分与医生交流,注意各种细节,以利于诊治。 专家提醒,很多患者认为,得了风疹只要能止痒就可以了,但是要知道的,任何疾病,想要治愈是要从根本上治愈,而不是只是让其不痒,风疹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治疗。
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是由于高温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导致汗液潴留、汗液外渗周围组织,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多见于皱襞部位;如局部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可加重病情。
一般临床可分为:1、晶形粟粒疹:又称白痱,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轻擦易破,干涸后留有细小鳞屑。2、红色粟粒疹:又称红痱,急性发病,皮损为成批出现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皮损消退后有轻度脱屑。自觉轻度烧灼、刺痒感。3、脓疱性粟粒疹:又称脓痱。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浅表脓疱。4、深部粟粒疹:又称深痱,因为发病部位比较深,为密集的皮色小水疱,内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
这二种病都是浑身性发疹性疾病,而且都具有传染性。风疹和猩红热都好发于儿童。风疹是由病毒造成的,猩红热是由细菌造成的。此夺种病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
1、潜伏期
风疹为14~21天;猩红热为2~5天。
2、前驱期
风疹为1~2天,可有轻微的发热、咽痛、头疼、倦怠等;猩红热约1天,表现为突然高热及咽痛。
3、发疹日期
风疹平均1~2天;猩红热持续2~4天。
4、皮疹分布
均为浑身性,仅风疹较稀疏。而且二的出疹顺序也相似,均为面部、躯干、四肢依次出疹。
5、皮疹形态
风疹为淡红色斑疹及斑丘疹,稀疏分散,胸部可少许融合,猩红热为弥漫性细小密集的猩红色斑点,压之褪色,皮肤皱折处,如肘弯、腋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形成深红色线条(帕氏线),另外还可见到面部环口苍白区及杨梅样舌。
1、病原不同: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的皮肤疾病,多见于秋冬季节的大风天气,主要是在大风下带来了过敏原(如灰尘、花粉、动物的皮毛等)或者寒冷空气下引起发病,一些食物或药物也会引起发病。而风疹是有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的冬春季节是高发季,有较强的传染性,大风降温后,在皮肤上出现皮疹。所以两者一个是由过敏源引起的,一个是由病毒引起的,但都是在降温寒冷或者大风天气下明显爆发。
2、皮疹消退时间不同:风疹会有发热、咳嗽或咽痛等上感症状,接着出现皮疹,皮疹多在几天之后才会开始消退;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疾病,没有发烧的情况,少数患者还会伴有头痛、寒战、腹泻或心跳加速的症状。风团一般1天左右开始消退,消退之后不留痕迹或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