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病毒是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是限于人类的病毒。风疹病毒的抗原结构相当稳定,现知只有一种抗原型。风疹病毒可在胎盘或胎儿体内(以及出生后数月甚至数年)生存增殖,产生长期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感染。本病毒可在兔肾,乳田鼠肾、绿猴肾、兔角膜等细胞培养中生长,能凝集家禽、飞禽和人“O”型红细胞。病毒在体外的生活力弱,对紫外线、乙醚、氯化铯、去氧胆酸等均敏感。pH<3.0可将其灭活。本病毒不耐热。
1.传染源
患者是风疹惟一的传染源,包括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的实际数目比发病者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传染源。传染期在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5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患者的口、鼻、咽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风疹病毒是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是限于人类的病毒。风疹病毒的抗原结构相当稳定,现知只有一种抗原型。风疹病毒可在胎盘或胎儿体内(以及出生后数月甚至数年)生存增殖,产生长期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感染。本病毒可在兔肾,乳田鼠肾、绿猴肾、兔角膜等细胞培养中生长,能凝集家禽、飞禽和人“O”型红细胞。病毒在体外的生活力弱,对紫外线、乙醚、氯化铯、去氧胆酸等均敏感。pH<3.0可将其灭活。本病毒不耐热。
1.传染源
患者是风疹惟一的传染源,包括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亚临床型或隐型感染者的实际数目比发病者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传染源。传染期在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5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患者的口、鼻、咽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1、药物治疗
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除对症治疗外,干扰素、利巴韦林等似有助于减轻病情。
2、中药治疗
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板蓝根冲剂。
金银花10g、连翘15g、竹叶6g、牛蒡子6g、桔梗6g、甘草3g、荆芥5g、薄荷5g、豆豉6g。
以上材料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lOOml。
较轻的风疹,可以用银花l0g,板蓝根15g,甘草3g,煎汤代茶饮,或用芦根30g,竹叶15g,煎水代茶饮,如果搔痒症状明显的可用板蓝根15g,蝉衣6g,甘草3g,煎水代茶饮。
3、治疗偏方
凉拌紫苏叶:紫苏叶300克,盐、鸡精、酱油、香油各适量。
做法:紫苏叶择洗干净,焯透沥干,切段,放入盘内,加入盐、鸡精、酱油、香油拌匀即成。
因本病症状多轻,一般预后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别预防,但先天性风疹危害大,可造成死胎、早产或多种先天畸形,因此预防应着重在先天性风疹。
1、隔离检疫 病人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但本病症状轻微,隐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离。一般接触者可不进行检疫,但妊娠期、特别妊娠早期的妇女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病人。
2、自动免疫 国际上经过十余年来广泛应用风疹减毒疫苗,均证明为安全有效,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在95%以上,接种后仅个别有短期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关节肿痛等反应,免疫后抗体持久性大多可维持在7年以上。接种对象方面不同国家尚不统一,例如美国主张1岁至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中的儿童为主要免疫对象,因为小儿风疹发病率最多,且可传播给孕妇等成人。青春期及成年妇女也应接种,先天性风疹已明显减少。尽管目前关于风疹疫苗病毒株对人体、胎儿的影响了解得不够,但活疫苗的弱病毒确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孕妇不宜接受此类活疫苗。风疹早已与麻疹、腮腺炎疫苗联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也已制成风疹减毒活疫苗,有的地方已开始使用并将逐步纳入计划免疫执行,重点免疫对象中包括婚前育龄妇女,含高中、初中毕业班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