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医疗卫生 > 肺结核检查

一、肺结核的诊断

要作出肺结核的正确诊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即:

1、是否为肺结核;

2、有无活动性;

3、是否为传染源(排菌).

要获得肺结核的正确诊断,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结核菌素(PPD)试验、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等各项资料,其中以痰结核菌检查最为重要,(因痰涂片检查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是能够排出结核病菌的,故传染性最大,也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加以综合分析,才能达到。

二、如果你是在医院诊治的,应该转诊到县疾控中心或指定的医院进行免费检查和治疗。检查痰菌、拍片、肝功能等。

三、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必须复查痰菌,结核病人复查痰菌的多少有无、直接关系到病情的转归。

痰菌复查:

初治病人第2、5、6月各一次;

1.X线检查

X线检查能指出结核病的范围、性质、类型和病灶活动或进展情况,重复检查有助于结核与非结核疾患的鉴别,也可以作为治疗过程中疗效的判断指标。

2.结核杆菌素试验

结核杆菌感染后48周,身体对于结核蛋白产生过敏状态,此时如作结核杆菌素试验(结核杆菌素包括旧结核杆菌素OT和提纯蛋白物质PPD),局部可发生反应,表示受试者已被结核菌感染,现已知结素反应属于变态反应第Ⅳ型或称迟发型变态反应,其发生机制是小儿初染结核杆菌后,T淋巴细胞被致敏并大量增生,致敏的淋巴细胞具有抗体样受体,当再次接触抗原即注射结核菌素后,可产生许多淋巴因子,使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积聚在真皮的血管周围,再加上血管渗透性增高,在注射局部形成硬肿为阳性反应,国内通常所用的是旧结核菌素(OT)或提纯蛋白物质(PPD,国内已广泛供应)。PPD皮试为皮内注射0.1ml5IU),一般注入左前臂掌侧面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皮内,使之形成610毫米皮丘,4872小时观测反应结果,测定局部硬结直径,取纵、横两者的平均直径来判断其反应强度。硬结直径不足5毫米为阴性,硬结≥20毫米或除硬结外,还可见水疱及局部坏死为强阳性。

一、痰结核菌检查

(1)痰结核菌培养,结果可信度高,并能做结核菌药敏试验,但需时6-8周,应用受到限制。

(2)痰涂片检查。痰结核菌检查简便易行,准确性较高,痰中查出结核菌,就能确诊患了结核病。一般初次就诊要查三个痰标本,即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它虽然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指标”,但阳性率低是美中不足之处。

二、Ⅹ线检查

胸部Ⅹ线检查不但可以早期发现结核病,而且可以确定病灶的部位、性质、范围,了解发病情况及用于治疗效果的判断,并且开展方便,病人乐于接受。胸部CT可以发现较小的或隐蔽部位的病变,可以弥补一般Ⅹ线检查的不足。

三、肺结核病免疫学诊断

1、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较差,优点是敏感性可达98%~100%.

有结核病的一些症状,可以考虑拍个胸片检查,以排除有结核病的可能。一般的肺结核通过胸片(X片)就可以诊断。不能够确诊的,可以通过痰检,痰培养,CT,PPD,纤支镜等等检查,可以确诊。有9年抽烟对X光检查没有影响了,可能有气管炎哦。

肺结核本身可引起干咳的症状,除了咳嗽还可伴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午后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需要积极的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长期坚持规律的用药,完成整个疗程才能有效的治愈肺结核,减少复发的几率。

肺结核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一旦确诊此病,那么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规范治疗,一般来讲,如果能坚持完成全程治疗的话,绝大多数人是可以治愈的。肺结核的饮食并无绝对禁忌,但是由于此病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因此在饮食方面,咱们应注重富含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的摄入。而一些辛辣、刺激、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最好不要吃。再就是由于抗结核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并且易产生对肝脏的损害,因此治疗期间咱们不可饮酒,对肝脏有损害的食物也最好不要吃

抽血检查一般是不能确诊肺结核的,肺结核的确诊需要靠胸片痰检结核杆菌培养及取组织病理检查明确的。

肺结核检查:

1.白细胞计数

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快。

2.痰结核菌

采用涂片、集菌方法,抗酸染色检出阳性有诊断意义。也可行结核菌培养、动物接种,但时间长。结核菌聚合酶联反应(PCR)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

3.结核菌素试验

旧结核菌素(OT)或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强阳性者有助诊断。

4.特异性抗体测定

酶联吸附试验,血中抗PPD-IgG阳性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5.胸腔积液检查

腺苷脱氨酶(ADA)含量增高有助于诊断,与癌性胸腔积液鉴别时有意义。

6.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为诊断肺结核的必备手段,可判断肺结核的部位、范围、病变性质、病变进展、治疗反应、判定疗效的重要方法。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