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014年,位于南太平洋的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暴发疫情,报告病例约10,000例,其中70例为重症病例,包括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球减少症)的并发症。
2015年以来地区分布: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确诊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美洲已有24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告寨卡病毒本地感染病例,包括:哥伦比亚、巴西、玻利维亚、巴巴多斯、库拉索岛、多米尼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马提尼克岛、尼加拉瓜、海地、圣马丁、波多黎各、巴拉圭、巴拿马、苏里南、美属维尔京群岛、委内瑞拉。
寨卡病毒对普通人群威胁不大,但对孕妇威胁极大,被认为是导致近期新生儿小头症激增的主要诱因,如果孕妇感染这种病毒会干扰胎儿神经发育系统,导致胎儿流产、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所以,孕妈妈们应该引起重视,下面具体的了解一下寨卡病毒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疫情高峰多出现在夏秋季。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我国南方地区夏秋季节伊蚊密度较高,一旦有病例输入,不排除在局部地区发生本地传播扩散的可能。
目前,针对寨卡病毒无特效药,无疫苗,但可预防。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小儿感染也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孕妇和准备怀孕的女性应避免或谨慎前往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的地区旅行,在离开寨卡疫区之后,最好两个月内不要怀孕。”
及时救治的话,寨卡病毒死亡率不高。据《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寨卡病毒感染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寨卡病毒对普通人的危害不大的,主要是对孕妇和婴幼儿的危害比较大,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
寨卡病毒的危害:
引起发烧、头痛:
寨卡病毒其中一个危害就是寨卡病毒感染者可能会引起发烧和头痛。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和头痛的症状,并且持续时间大概是数日到一周。
导致结膜炎:
结膜炎及我们常说的红眼病,寨卡病毒感染的人,可能会出现结膜炎即红眼病,引起眼睛疾病。是病毒扩散到眼球导致的。这种情况,需要及时住院治疗。
引起腱鞘囊肿:
寨卡病毒是有潜伏期的,现在还不明确寨卡病毒的潜伏期是多久,可能是数天。其中腱鞘囊肿是寨卡病毒感染的另一个危害。腱鞘囊肿是指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囊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囊壁为致密硬韧的纤维结缔组织,囊肿以单房性为多见。多发于腕背和足背部。发病部位可见一圆形肿块,有轻微酸痛感,严重时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功能障碍。
1、2014年之前地区分布:从1947年病毒被发现至2007年以前,寨卡病毒病主要表现为散发,被证实的人类感染病例仅14例。2007年4-7月,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出现185例发热、头痛、皮疹、结膜炎和关节痛等症状的患者,其中49例确诊为寨卡病毒感染,无重症或死亡病例。之后的数年中,东南亚地区的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相继有散发病例的报告。
2、2013年-2014年,位于南太平洋的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暴发疫情,报告病例约10,000例,其中70例为重症病例,包括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球减少症)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