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医疗卫生 > 鼠疫传播

一、传染源

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型鼠疫最为重要。败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传染性。腺鼠疫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

二、传播途径

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细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再吸入血时,病菌随吸进之血反吐,注入动物或人体内。蚤粪也含有鼠疫杆菌,可因搔痒进入皮内。此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鼠疫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细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再吸入血时,病菌随吸进之血反吐,注入动物或人体内。蚤粪也含有鼠疫杆菌,可因搔痒进入皮内。此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如何避免鼠疫的发生

(1)灭杀传染源

一旦鼠疫爆发了,那么最好就是能够将传染源消灭了,看到一只老鼠就被一只。而对于已经感染的人我们应该避免接触感染者的一切,不管是衣服还是粪便都是要消毒处理,同时设立一个隔离区将病人立即隔离起来。

(2)接种疫苗

据悉,鼠疫流行都是在同一个时期,因此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去接种疫苗来预防。

(3)个人保护

想要进入灾区那么就一定要接种疫苗,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保护。隔离服装必不可少、口罩、手套等都要齐全。

老鼠是一种可以传播多种疾病的媒介动物,老鼠可以传播鼠疫,但是并非所有老鼠都携带有鼠疫杆菌,一般老鼠传播鼠疫是以野鼠居多,草原疫区的那种老鼠才会传播鼠疫,在外界没有鼠疫爆发的情况下,家鼠一般不会传播鼠疫。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鼠疫杆菌侵入皮肤后,靠荚膜、V/W抗原吞噬细胞吞噬,先有局部繁殖,随后又靠透明质酸及溶纤维素等作用,迅速经有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结繁殖,引起原发性淋巴结炎(腺鼠疫)。淋巴结里大量繁殖的病菌及毒素入血,引起全身感染、败血症和严重中毒症状。脾、肝、肺、中枢神经系统等均可受累。病菌播及肺部,发生继发性肺鼠疫。病菌如直接经呼吸道吸入,则病菌先在局部淋巴组织繁殖。继而播及肺部,引起原发性肺鼠疫。

鼠疫的传播途径:一是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二是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造成肺鼠疫;三是通过剥食患有鼠疫病死动物时,鼠疫菌直接进入创口感染,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因此说,老鼠尸体腐烂不会传播鼠疫。建议您不要直接接触老鼠尸体,到室外远离人群的地方掩埋或焚烧,打扫干净消毒就可以了。

怎么消灭老鼠

(一)买点老鼠药,药死老鼠,不过现在的老鼠也狡猾,不一定好使。

(二)使用灭鼠的夹子,夹死老鼠。

(三)家里养只猫,培养老鼠的天敌。

(四)把自己家里的卫生东西放好,不留死角,让老鼠无处遁形。堵住老鼠的来路去路和吃的东西,饿死老鼠。

(五)找灭鼠专业队帮忙灭鼠。

蟑螂不会传播鼠疫,鼠疫由老鼠传染的。

家里发现蟑螂怎么办?怎样消灭蟑螂

一、首先我们发现家里有蟑螂的时候,一定要赶紧先把家里打扫个干净,不能有垃圾的存在,因为在干净的环境里,这种虫类是很难生存的。

二、蟑螂喜欢湿的地方,所以大家在家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关水龙头,不要让自己的家哪里搞得湿湿的,如果有,记得用抹布把它抹干。

三、家里哪个地方发现了有蟑螂的地方,我们就往那个地方撒一些洗衣粉过去,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洗衣粉除了可以洗衣服,除害虫也是一大好帮手。

四、找一个不用的瓶子,比如啤酒瓶什么的,然后往瓶子里倒一些油,蟑螂喜欢吃油是大家都知道的,然后放到有蟑螂的地方,这样它们就去瓶子里吃油,然后掉进瓶子里,是不是好机智。

有鼠疫的老鼠的身体里就有鼠疫病毒,排泄物也可以传播,就是有鼠疫的老鼠屎会传播鼠疫的。但是近年我国鼠疫基本被扑灭了,在非疫区老鼠没有鼠疫病毒。

预防鼠疫 注意个人卫生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鼠、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最好能用1:1000的消毒剂洗涤、浸泡,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