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火山岩浆

岩浆是熔化的岩石,通常位于地表之下的岩浆库中。岩浆是一种复杂的高温硅酸盐溶液,是各种火成岩的前身。要形成岩浆,首先要熔化原本是固态的岩石。固态岩石的熔化取决于三个物理条件:温度、压强、以及岩石化学成份。 温度 对任何在某个固定压强之下、固定组成成份的岩石来说,温度升高到超过固相线会造成熔化。在固态地球里来说,岩石的温度是由地温梯度及岩石内的辐射衰变所决定。地温梯度的平均值大约是25°C/km。海沟及隐没带的地温梯度可以低至5°C/km到10°C/km,而中洋脊及火山弧的地温梯度可以达到30°C/km到50°C/km左右。压强熔化也可能在一固定温度及固定组成成份的岩石在固态地球中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这是因为对一种固定组成成份的岩石来说,在固定的温度下,会因为压强的改变而造成固相或液相的改变。压强突然降低会造成所谓的减压熔融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会在构造调整或岩石上升至地壳较浅处的时候发生。

岩浆,地质学专业术语。火山在活动时不但有蒸汽、石块、晶屑和熔浆团块自火山口喷出,而且还有炽热粘稠的熔融物质自火山口溢流出来,那火山岩浆的来源是什么呢?

岩浆分为原生岩浆和再生岩浆。

原生岩浆是地核俘获的熔融物质形成的。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其他一些物质形成巨厚的熔融层。这些物质其成分是不均的。原生岩浆凝固形成最原始的地球外壳。

现今所见到的各类侵入岩,如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和碱性岩等,以及火山喷发出的各类岩浆,它们都是再生岩浆,只是来源深度、通道、物质成分及分异程度不同而已。

再生岩浆包括原生岩浆变异出的岩浆和重熔岩浆。

现今地球液态层是由原生岩浆经变异形成的再生岩浆组成的——经过温度、成分和物态的改变而形成的。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密度为4.7克/立方厘米,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密度3.4克/立方厘米,因为它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圈。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由于放射性物质分裂的结果,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2000℃或3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以使岩石熔化,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但这里的压力很大,约50万~150万个大气压。在这样大的压力下,物质的熔点要升高。在这种环境下,地幔物质具有一些可塑性,但没有熔成液体,可能局部处于熔融状态,这已从火山喷发出来的来自地幔的岩浆得到证实。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岩浆主要分为四种,二氧化硅含量<45%的称为超基性岩浆;二氧化硅含量45~53%的称为超基性岩浆;二氧化硅含量53~66%的称为中性岩浆;二氧化硅含量>66%的称为酸性岩浆。据测定,岩浆的温度一般在900-1200℃之间,最高可达1300℃。在晴朗的天气和良好透视的情况下,熔岩流的颜色和相应温度的关系为:白色≥1150℃;金黄色≥1090℃;橙色≥900℃;亮的鲜红(樱桃红)≥700℃;暗红色≥550~625℃;隐约可见的红色≥475℃。

熔岩流在喷溢过程中,因压力骤降,挥发分会大量逸失,因此还不是真正的岩浆,仅是最接近于岩浆的物质。岩浆可以随地壳活动运移到地壳的不同深处冷凝结晶,也可以喷溢到地表冷凝固结为熔岩。

一般来说火山岩浆具有结晶分异作用、熔离作用、扩散作用、气运作用、岩浆同化作用等

1.结晶分异作用是指岩浆在冷却过程中不断结晶出矿物和矿物与残馀熔体分离的过程,又称分离结晶作用。

2.熔离作用是指成分均一的岩浆,由于温度、压力等变化,而分为两种不混溶或有限混溶的熔体,又称不混溶作用。

3.扩散作用

在岩浆侵入体的不同部位存在温度梯度,一般边缘较低,中心较高。岩体中的温度梯度,会产生浓度梯度,使高熔点组分向低温区扩散,出现低温区高熔点组分集中现象。

4.气运作用

气体以气泡形式从熔体中上升,被溶解的低熔点、低密度组分,被气体搬运、携带到熔体的顶部,从而产生分异作用。

5.岩浆同化作用

岩浆熔化并与围岩及捕虏体交代的作用。与同化作用相反,岩浆吸收围岩及捕虏体中的某些成分,使原来岩浆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岩浆混染作用。因此,只要岩浆与围岩及捕虏体发生过熔化、交代作用,则必然既有同化作用,也有混染作用,所以,通常统称为同化混染作用,简称为同化作用或混染作用。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