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前兆是指预示火山将要喷发的自然现象。它是火山喷发前高热的岩浆在地下大量聚集所引起的。那火山喷发有什么预兆呢?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下相关内容吧。

宏观前兆异常,是指以肉眼和感官容易察觉的火山骚动反应及表现。主要包括:

1.地下发出噪声,有感地震和其他由地震而引起的震动。

2.可见的地表变形标志。

3.从蒸气喷孔、喷气孔、泉眼等发出气体气味、颜色、噪声及其喷发物体积和速率的增减变化。

4.水位、水温、水化学等异常变化。

5.生物异常,包括植物褪色、枯死与小动物的行为异常及死亡等。

微观前兆异常,是指信号微弱而不易被人体或动物感官系统所察觉,只能通过仪器才能检测到的异常现象。主要包括:

1.火山性地震活动。

2.火山地表形变。

首先,要有比较多的地热。脱水减低固相线或者隆起减 压的过程,都可以促进部分熔融体的形成。其次,地壳中要有丰富的岩浆。 再次,岩浆囊对岩浆通道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然后,岩浆囊 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岩浆囊具有抑制岩浆上升的作用,所以这也 是形成爆炸式火山喷发的重要条件之一。最后,岩浆离开岩浆囊后的上升会受到浮力与压力梯度的双重作用。以上5个条件是形成火山喷发的必要条件,只有都满足了,才会形成火山喷发!

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

1 .岩浆形成与初始上升阶段

岩浆的产生必须有两个过程:部分熔融和熔融体与母岩分离。实际上这两种过程不大可能互相独立,熔融体与母岩的分离可能在熔融开始产生时就有了。部分熔融是液体和固体的共存态,温度升高、压力降低和固相线降低均可产生部分熔融。当部分熔融物质随地幔流上升时,在流动中也会产生液体和固体的分离现象,从而产生液体的移动乃至聚集,称之为熔离。

2. 岩浆囊阶段

岩浆囊是火山底下充填着岩浆的区域,是地壳或上地幔岩石介质中岩浆相对富集的地方。一般视为与油藏类似的岩石孔隙中的高温流体,通常认为在地幔柱内,岩浆只占总体积的5%-30%。从局部看,可以视为内部相对流通的液态集合。岩浆是由岩浆熔融体、挥发物、以及结晶体组成的混合物。

火山喷发的危害:

1、对生活造成的影响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不同于烟灰,它是坚硬的小颗粒,不溶于水。吸入火山灰会导致人和动物的呼吸道和肺部受损,导致呼吸疾病。火山灰对机械设备会产生影响,使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受损。此外,较大火山的爆发还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 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象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

3、对气候造成的影响

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火山喷发的有毒气体中含有硫磺和氯气,这些有毒气体可形成酸雨。火山喷发的原因有几种呢?原因主要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喷发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三种:

(1)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像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溢出的以基性熔浆为主,熔浆温度较高,粘度小,挥发性成分少,易流动。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夏威夷诸火山为其代表,又称为夏威夷型。这类火山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

(2)爆烈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一般来说中心式喷发的猛烈程度主要与岩浆的粘稠度及其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有关,粘稠度高,挥发性成分多都会导致剧烈的喷发。

(3)中间式: 属于宁静式和爆烈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期平稳地喷发,并以伴有歇间性的爆发为特征。

火山喷发时岩浆的温度很高,可以融化岩石,氧化镁熔点为2900摄氏度,沙子的熔点为1610摄氏度,三氧化二铝的熔点为2034摄氏度,足可见到岩浆温度之高。岩浆在不同压力下的温度也相差极大,比如地幔下就会达到3000,越向地心温度越高。

溢出地表的岩浆,就像刚刚出炉的钢水,火红而炽热。据测定,岩浆的温度一般在900-1200℃之间,最高可达1300℃。它流经之处便是一片火海,远远望去,像是一条火红的铁流,冷却凝固后就形成各种火山熔岩,如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另一种形式是猛烈爆发,形成火山碎屑岩。有时岩浆未能冲出地表,就会在地壳的不同深度冷却凝固,形成各种侵入岩,如花岗岩、橄榄岩、闪长岩等。

随着时间的延长,岩浆会逐渐冷却,在晴朗的天气和良好透视的情况下,熔岩流的颜色和相应温度的关系为:白色≥1150℃;金黄色≥1090℃;橙色≥900℃;亮的鲜红(樱桃红)≥700℃;暗红色≥550~625℃;隐约可见的红色≥475℃。

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并与母岩分离,熔融体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通过薄弱带向地表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溶解在岩浆中挥发份逐渐溶出,形成气泡,当气泡占有的体积分数超过75%时,禁锢在液体中的气泡会迅速释放出来,导致爆炸性喷发,气体释放后岩浆粘度降到很低,流动转变成湍流性质的。如若岩浆粘滞性数较低或挥发份较少,便仅有宁静式溢流。

当火山内部的压力释放完毕后,火山会进入相对平静的时期,等到内部压力足够大的时候,就会发生再次火山喷发。因而就显现出火山喷发具有周期性,实际上这个喷发周期就是指火山喷发动力积累的过程。

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会喷出大量的气体、岩浆、火山碎屑以及火山灰等,在火山口上方会出现电闪雷鸣的现象,同时在火山喷发前以及火山喷发时,还会有地震的现象。

火山地震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这类地震可产生在火山喷发的前夕,亦可在火山喷发的同时。其特点是震源常限于火山活动地带,一般深度不超过10公里的浅源地震,震级较大,多属于没有主震的地震群型,影响范围小。火山地震一般较小,为数不多,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通常发生在板块的生长边界。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全球最大的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